設計類評審感言
資訊時代的視覺設計取向
林磐聳
當資訊時代以橫掃千軍之勢在全球登場,構築起一個資訊快速流通、情報傳遞便捷,並可輕易跨越空間界限的嶄新世界,讓人可以隨意進入自己所關注的主題,去搜尋情報或傳遞訊息,並且可以藉此與社群同好溝通互動、分享訊息;由於閱聽的習慣逐漸形成全新的傳播模式,伴隨而來的是資訊時代的訊息傳達與情報溝通的管道也跟著急遽的改變,它不僅顛覆了傳統以平面媒體形式與印刷表現技法所養成的設計思維,也必將出現專屬於資訊時代訊息流通的溝通媒介與表現工具,而這種因應資訊媒體工具與其時代精神所特有的視覺設計語法,將是所有從事藝術與設計工作者,在面對時代的巨輪與歷史的脈動所應關注的焦點。
象徵台灣官方主辦美術競賽最高榮譽的【全國美展】,其得獎作品不僅代表了台灣藝術發展的現況,傳達出當前設計的精神面貌,也影響了之後設計表現的趨勢方向,並且從中得以窺見評審委員的評審基準與價值取向。本屆評審由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何清輝執行長擔任召集人,另有輔仁大學胡澤民教授、銘傳大學吳千華教授、實踐大學官政能教授、台灣藝術大學葉劉天增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施令紅教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高震峰教授、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楊宗魁理事長、設計家文化事業執行長王士朝先生、鴻圖視覺設計公司柯鴻圖總監以及本人共十一位學術與實務界代表所組成。本屆評審與歷屆較為不同的是由來自不同領域的同一批學者專家,擔任初選與複決選兩階段的評審委員,並且採用十一人所組成的評審團,希望大家在初選與複決選兩階段以前後一致的評選基準、更加多元的角度與多次反覆的篩選、討論、評審,用以形成具有廣度的探討與深度的共識,評選出代表當前台灣視覺設計的優秀作品,更期望能夠展現身處資訊時代之下的台灣設計面貌。
觀諸本屆全國美展設計類的參賽作品、入選展出或獲得獎項的作品中,各自闡述個人在視覺設計概念立意的不同取向,並且藉由作品具體反映出當前台灣視覺設計的現況,從中約略可以概括歸類成「生活應用」、「生命關懷」、「視覺語法」三種不同的創作方向,並藉由資訊時代所特有的媒體工具與表現技法,展現了當前台灣視覺設計面貌的精神取向。
設計的本質在於具有經世致用的實用性,更由於其所具有的獨特功能而與純粹藝術有所區隔;有關生活應用本屆全國美展設計類榮獲第一名的作品是曾凱智的《統一麵節慶海報系列-春節篇、中元節篇》,採用傳統民俗剪紙形式的表現技法,搭配強烈醒目、艷麗亮眼的色彩,傳達出歡度春節與中元慶典的吉祥寓意,豐富的圖像內容與繽紛多彩展現出現代生活的民俗趣味,本系列作品主要在於透過形象海報,以建立完整的品牌形象,充分闡述了視覺設計「生活應用」的功能取向。同樣在張玄明的《2004茶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識別系統》設計、蔡佳靜的《達瓦燈飾》產品型錄設計均是表現「生活應用」功能取向的佳作。
第二名的作品是林志鴻的《人生系列》海報作品,藉由Over結束與Offer奉獻探討人生旅程的生命意義,兩張海報以斗大的O字英文字母,加上兩隻腳丫子所構成的畫面,讓人深思每個人都得面對人生旅程的終點,究竟該採取何種心態去走過一生?有關探討人類生命、自然生態的「生命關懷」設計取向,同樣可見諸於榮獲佳作的梁堯文《台灣加油系列海報》設計與姜彥竹的《酒後不開車》海報設計,均是表現「生命關懷」取向的作品。
在當前資訊時代電腦繪圖介面操作日趨方便、應用軟體更加多元豐富、圖片庫料取得容易,容易衍生許多視覺移殖、圖像重複的現象,而決定設計外在表現形式至為關鍵的「視覺語法」的研究與取向,反而是台灣設計教育與實務作業所漠視的方向。
本屆設計類第三名的作品是鄒昕航的《身體意識-兩性關係海報系列》以男女各一隻鞋子作為主題,作者採取單純簡潔的黑白灰色以強化造型組合的豐富變化,藉以闡述男女性別、價值平權、角色扮演、位階互動、轉換交合…等兩性關係,這種訴諸純粹「視覺語法」的表現形式,直指設計最可貴的本質,反而不需要過多的圖象、色彩甚至語言文字,即可將訊息的內容與創作的意圖表露無遺。因此,本系列作品獲得許多評審委員的認同,也凸顯了台灣的視覺設計需要更多投注在「視覺語法」的設計本質之創新研究。
在本屆設計類佳作高挺育的《撐起文化》作品,將中式傳統建築的庭園屋頂轉換成一把撐開的雨傘,構成一幅具有強烈視覺張力的畫面,作者以簡潔精練的元素輕鬆地完成情報的傳達,透過日常生活週遭的物件,將文化意象轉換的如此具有創意,確實是一件傳達「視覺語法」的功力之作。
文末,綜合本屆評審委員在評審討論作品時的三點建議:
1.設計類的參賽作品盡量以上市應用的實務作品為佳,表現出日常生活應用設計的社會價值,更具體展現當前台灣設計的忠實面貌。
2.開放曾經參與國內外比賽、公開展覽或已上市的設計實物,只要未曾獲得獎項者均可參賽。
3.建議作品由兩張全開紙的尺寸規格限制,擴大至三張全開,以利於完整表現系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