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類評審感言
薛平南
  篆刻是結合書法、設計與雕刻的綜合藝術,方寸之間,如芥子納須彌,氣象萬千。篆刻採古文字入印,故須修小學以正篆法,通金石學以廣取材,而印句的不落窠臼,款識的雋永可頌,在在有賴涵詠詩文以避俗傖。可見完成一方好印的條件,是具有高難度與挑戰性的,篆刻絕非「雕蟲小技」。
  篆刻在全國美展中,屬於「小而美」,雖然不搶眼,但提出二十方的印拓,相當等於二十件作品,已足以展現作者的實力。相對於其他類別,篆刻參賽者,很少有大起大落的現象。本屆篆刻類入選十八名,經評審委員獨立而審慎地評選,產生前三名及佳作五名,其客觀性與公正性,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名得獎人為吳金洋,吳君係上屆第三名,也曾獲省展免審查,其印風宗吳昌碩,以樸拙渾厚見長,在亂頭粗服中,洋溢著筆情墨韻,是書印交融的典型。在參賽者中,吳君的書法根柢,較為扎實,發揮自己之所長,也是順勢而為。近年吳君受教於吳堪白先生,如再融入虞山派的巧思,或許又有一番新境界。
  第二名是林滄池,林君係上屆入選,士別三年,刮目相看,所作已由過去生澀的漢印風,轉為婉約圓通;從刻意安排,漸漸趨於自然,至於自署「復歸于樸」,則有待來日的努力。又其邊款多樣,匠心營造,允稱玄朱交輝,相得益彰。
  第三名是林倉盟,年僅三十歲,是印壇新人,初試啼聲,既榮獲「探花」殊榮,可喜可賀。所作平實穩健,頗見博涉之功。惟章法處理上,字與字連接太實,以致印面少靈動之氣,至於風格的一致性,尚待時間的淬礪。林君新發於硎,前程未可限量,願以「卻早譽以成老到」相勉。
  佳作五名,分別是施伯松、呂國祈、陳俊佑、徐鳳聰和鹿鶴松,作品均在水準之上,各成佳構、各擅勝場,洵為印壇生力軍。入選作品中,以古耀華較突出,所作清健典雅,是可以期待的新秀。
  臺灣印人,泰半出自於「石璽齋」、「意古樓」二門,新銳輩出,已足以傳承。據筆者的觀察,印壇善刻而實力達到入選之上者,應有數倍之多,希望我篆刻同道,爾後踴躍參與國展,共襄三年一度的盛會,以激發創作潛能,共為弘揚印藝貢獻心力。
   
教育部主辦•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承辦•電話:(02)2311-0574•服務信箱•©2005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