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國畫類評審感言
倪再沁
每三年一度的全國美展,今年已跨入十七屆,作為台灣等級最高的藝術競賽機制,其評選結果自有其指標性的意義。在經過一連串的初選、複選、以及決選等競爭激烈的過程,評審團由二百八十多件參加作品中選出包括前三名的二十六件入選作品,獲獎者固然備受肯定,但因競獎規格有所限制,未入選者難免有滄海遺珠之憾,無論如何,我們仍十分樂見有如此眾多的藝術工作者,在藝術的園地不斷辛勤耕耘。
榮獲第一名的是王慶鐘的《綠意襲人》,作者運用了超現實的手法,將蔓生的藤類植物、悠遊自在的飛鳥、與酣睡香甜的少女等結合於同一畫面,表現出如夢似幻的魅惑氛圍;為配合絹本容易暈染的特性,在技法的選用上,作者也以工筆細描與多次疊染的方式,烘托出柔和的整體效果。此畫無論是在意念傳達或構圖佈局上,皆屬佳作,看得出作者對於畫面經營的用心。
第二名則由羅宇均的《小小的心願》獲得,這件作品是以隱喻的手法,描繪的是九二一震災後,災區重建的情景與災民祈願未來的心情;畫面下方的小女孩,流露出的是無辜天真的神情,望著原本平靜的生活,在一夜之間風雲變色的巨變,無語問蒼天之際彷彿也只能以跪地祈禱來面對一切。作品中,無論是對於人物表情的描寫、動態姿勢的掌握、以及場景的營造等,都展現出高度的繪畫技巧,表現出畫家對於主題的特殊情感與體會。
第三名的作品是林洪錢的《是非》,與第一、二名較為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大量運用了拼貼、並置、以及多媒材混用的技法,逸出了國畫中筆、墨、紙、絹等傳統媒材的範疇,具有較多的實驗性;而圖像上,則選用如孔雀、斑馬、荷花、乩童、冥紙…等調性迥異的符號,反映出對於現實生活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相當具有批判精神。
觀察此次得獎的作品,可以發現本屆作品中幾項共同的特徵:
1. 在題材表現方面,前三名的作品幾乎以人物為主,例如《綠意襲人》所描繪溫婉的少女、《小小的心願》裡的小女孩與災民群像、以及《是非》中位於畫面上方的乩童等皆屬此類;其餘入選的作品裡,與人物相關的畫作亦佔大宗,相對於山水作品的寥寥可數,可見以人物為主題的繪畫已成為國畫題材的首選(上一屆前三名中僅一件人物畫)。
2. 這次的參展作品中,大都致力於畫面情境的營造,對於整體氣氛也都有高度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入選的作品皆屬具象風格,抽象表現的缺席,顯然也是一種趨勢了。
3. 作品內涵的方面,大都以表現所處環境以及呼應社會現實為主,屬於較為入世的層面,反映台灣當代社會的生活寫照,已是國畫類創作關切的焦點。
4. 在技法上,承襲著現代主義以來對於技法的不斷開發,無論是在畫法或是材料的運用上,都呈現出非常多元的樣貌,例如拓印、拼貼、轉印…等,都是創作者所經常援用的,而傳統的筆墨和宣紙也相對式微,幾乎已不見任何一張以古典形式呈現的作品。
綜觀以上所述,可以發現本屆全國美展已與之前幾屆有了明顯的差異,藝術當隨時代而演變,我們樂見如此的改變,但也盼望在「創新」之餘,也能回顧某些優良的「傳統」,溫故而能知新才能走的更長更遠,期待有更多的藝術工作者能在此傳統媒材的發揚上繼續努力、共同奮鬥,創造出屬於自我的藝術風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