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獨奏或獨唱曲評審感言
許明鐘委員

  本年度的「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獨奏或獨唱曲項目,參賽的作品共有三十七件。以作品的創作風格來說,有調性、非調性;依演奏類型有器樂獨奏、獨奏與鋼琴、獨奏與樂團、聲樂獨唱、聲樂與鋼琴,其中又包含中、西樂器,可說是種類繁多。雖然作品風格、編制多樣,但在評審委員們(張己任教授、林進祐教授、張玉樹教授、應廣儀教授及本人)嚴謹的審閱下,入選作品都能順利產生,且意見一致。
  綜觀本屆的參賽作品,大多數都呈現出成熟的曲風。以獨奏曲的創作技巧來說,作曲者能大膽運用西方現代音樂的寫作手法,且顯現對樂器的音樂語言及演奏技巧有相當的認識。同時,因為民歌或文學素材的融入,使得作品在質的部分,也能反映其特有的內涵。雖然此次的作品堪稱水準,我們認為還是有一些地方是值得斟酌的:以器樂曲而言,樂器的語法應熟悉,尤其記譜要更為仔細,例如大音域的滑奏,音樂線條有中斷的可能,若以撥奏演出,且要求力度漸強,其效果似乎不佳。
  以聲樂曲來說,對文字的咬字、音韻、揚抑頓挫、虛字皆需小心,以免錯放位置而增加演唱的困難。另外,聲部的音域也要注意。當然作品寫作之初或許是給特定對象演唱,但音域過?勢必造成可演唱者難覓,演出機會也相對的減少,這應該不是作曲者的初衷。
  音樂創作無非是作曲者藉由某種媒介,傳遞其意念的方式;傳遞的管道是否暢通,全視其對此媒介物能不能深刻理解,傳遞的訊息是否完整,端看其對此意念有否深刻體驗。再者,作品完成後尚需完善的演出,以獲得經驗並作為下一次創作的再出發,希望這些作品都能不斷的演出,同時也期待各位參賽者能堅持自己的理想,繼續在音樂創作這條辛苦的道路上勇往邁進。


Copyright © 2003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本光碟片建議最佳瀏覽器為IE5.0 以上版本,最佳視窗解析度為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