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古典詩詞評審感言
陳文華委員

  本年度參選作品僅四十件,參與熱度較諸往年似乎不夠理想,對於長期從事古典詩教學及創作之個人來說,不免深感遺憾。我們期待這一獎項能夠更為深遠的推廣出去,畢竟在現今官方所舉辦的各種文學獎中,有古典詩項目的僅有這一個獎項,我們有義務盡力去灌溉這一方園地,不僅不能任其荒蕪,還應該讓其日益茁壯,綻開一片奼紫嫣紅。可喜的是,我們也發現了較多的年輕族群前來參與,這一批新血,應當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本次決審委員原有五位,但尤信雄教授不克出席,而由張健教授、方瑜教授、顏崑陽教授及本人負責;張健教授擔任本次之召集人。首先在初審入圍的二十件作品中勾選各委員心目中之理想作品,每位得圈選六位。結果得四票、三票者一位,得兩票者六位,一票者五位,共有十三位獲得青睞。而從得票數之參差程度,亦可覘見各委員之間意見紛歧之情況,這是歷屆古典詩組評審會議少見之現象。因此會議展開了頗為熱烈的討論,經第二次投票後才?定了優選及佳作各三位之名單。
  綜觀本屆會議爭論之焦點,應該是從古典詩特色之定位引發的。某些作品,在格律上出了問題,如平仄不諧,或押錯了韻,理論上當然是不合格的。而語言的結構,如句子是否通順曉暢,委員間就有不同之認定。至於對特定內容或風格之好惡,更是屬於個人主觀之取捨,溝通起來自然更為不易。是以最後的得獎名單,大致上是彼此妥協之後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評審工作之不易。不過,從另一方面講,能廣納紛歧的意見,也未嘗不是好事,這至少表示不會被一家一派之見所壟斷,而可預卜百花齊放之繁榮遠景。


Copyright © 2003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本光碟片建議最佳瀏覽器為IE5.0 以上版本,最佳視窗解析度為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