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傳統戲劇劇本評審感言
朱芳慧委員

  在臺灣戲劇界景氣一片低潮期間,優秀戲劇劇本的產生,更是如鳳毛麟角。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多年來,承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甄選評審工作,鼓舞全國文藝創作風氣,其擔負文化傳承的意義非凡,這項活動廣受肯定與好評。
  本人參與傳統戲劇劇本之評審工作,在參選的二十五個作品中,其劇種包括了崑劇、京劇、豫劇、布袋戲、歌仔戲與客家戲,經評審委員第一階段初審,由承辦單位依各評審委員初評選出前十八名入圍作品,進入複審。複審中,各評審委員著重於作品之創新與適合舞臺搬演為原則,因此在傳統劇本改編、地方戲曲移植等作品中,考量劇情情節之合理性、場與場之間的順暢銜接、歷史人物與史實相關性、口語的情韻問題等,都經仔細討論。最後終於選出三名優等獎與三名佳作。其中以歌仔戲劇本佔多數,由此可見,由於政治意識的催化,本土戲劇的抬頭,已是不爭的事實,也將是現在及未來的潮流趨勢。
  在經過初審、複審嚴謹過程中,評審出來的優秀戲劇劇本,將可提供各劇團演出之採用,稍可解決臺灣傳統戲劇劇本荒的困境,同時也發掘出更多優秀編劇人才。鼓舞更多新作家,加入戲劇創作、編劇行列。直接間接提昇我國戲劇教育、戲劇活動的內涵與水準。但無可諱言,藝術工作是辛苦、孤單,但報酬不成比例的行業,尤其在臺灣,不但傳統戲劇市場狹小,又有多元文化、新興遊藝熱門且眾多,因之能專注精力於這一行業的人,日漸稀少。劇本之創作與改編也就量少質難優。教育當局,當有見微知著,葉落知秋,推動補救振興的作為。也願藉此機會,勉勵戲劇愛好人士,戲劇工作人士,自力自強多予關注,期能為往哲繼絕學,為戲劇藝術之發展薪傳,使其日漸光大、生生不息。不讓傳統戲劇在我們這一代式微中衰。


Copyright © 2003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本光碟片建議最佳瀏覽器為IE5.0 以上版本,最佳視窗解析度為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