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點
  • 1.王童
  • 2.執導電影香蕉天堂
  • 3.執導電影稻草人
  • 4.執導電影苦戀
  • 5.榮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1.王童 2.執導電影香蕉天堂 3.執導電影稻草人 4.執導電影苦戀 5.榮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終身成就/導演、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王童先生

電影的播種者

    王童是華語電影史上其中一位最重要的電影工作者,為八十年代臺灣新電影的先驅之一,從影至今超過五十年,劇情長片共十五部,以沉穩深厚的文化背景與溫度,精雕細琢,作品別具意境。他樸實殷切地刻劃大時代裡平常人物於顛沛流離、艱辛困苦中生存的況味,真誠關切地探索人性的曖昧、無奈、複雜和深廣。王童的故事除了大受觀眾歡迎,引發共鳴,亦獲獎及參展無數,跟他合作過的影人包括胡金銓、李翰祥、李行、白景瑞、吳念真、蔡明亮、李屏賓、杜篤之、今村昌平等。
    
    王童在1942年出生於中國安徽,六歲移民臺灣,自小被家人栽培了對中國傳統美術、書畫的修養,隨後從臺灣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完成兵役後於1966年加入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從練習生做起,負責服裝及美術設計,擔任過百部電影的美術設計,於1980年轉任導演。
    

得獎感言

    首先感謝教育部頒給一份寶貴的獎勵,讓我感受到在藝術創作的漫長旅途中得到欣慰。
    
    話說十八歲那年夏天,第一次走進李石樵老師日式建築的畫室,與其他的學生一起開始接受素描訓練,為考大學術科做準備,我坐在畫架前面對石膏像立刻開始動筆,過了一會老師過來擦掉我所有的線條,回頭說了句影響我一輩子的話 :要注意整體的輪廓與光影,不要急著直接畫,先思考、觀察再動筆。日後每當我創作時總是想起李老師的那句話“思考"與“觀察",永遠記得穿著那件有破洞汗衣的背影。
    
    幸運的我進入藝專又遇見幾位畢生難忘的恩師,傅狷夫、高一峰、李梅樹、吳耀忠、龍思良等老師們,這幾位老師和李石樵精神一樣,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對藝術的熱情,對文化的關懷,和人文素養的品德,不只是教導繪畫的技巧而已,這些信念成了我日後創作的思維,當我為人師後,也秉持先師們的精神,傳遞薪火,再代代相傳。
    

具體事蹟摘要


  1. 1981年處女作《假如我是真的》獲金馬獎最佳影片。
  2. 最知名的作品為沉痛滄桑的「臺灣近代三部曲」,其中1987年《稻草人》和1992年《無言的山丘》囊括金馬獎最佳影片及導演獎。

  3. 1997年升任中影製片廠廠長後,建立臺灣電影界唯一高科技後製中心,增加同步錄音攝影機、燈光設備及電腦剪接中心,並建置臺灣第一座杜比錄音室。

  4. 1997–2002年擔任臺北電影節主席。

  5. 2003–2006年擔任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時,與新聞局合作籌設創投會,邀集各國電影專業來臺灣研討跨國合資、合製的趨勢,領導臺灣影業與國際接軌。

  6. 2004年應著名文學家白先勇的邀請擔任崑曲舞臺劇《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視覺藝術總監,重新打造了傳統戲劇的新視覺美學。

  7. 2005年《紅孩兒》為華人第一部動畫長片,獲亞太影展最佳動畫片、金馬獎最佳動畫片。

  8. 2005年榮獲芝加哥哥倫比亞大學傑出藝術榮譽成就獎。
  9. 2007年獲頒國家文藝獎。

  10. 2007–2019年於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任教,2010 – 2013年、2017–2019年擔任系主任,培育許多優秀的電影創作後輩,二度獲得北藝大優良教師獎。

  11. 2016年《風中家族》東京影展入圍世界矚目。

  12. 2019年擔任臺北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及榮獲終身成就獎。



回列表  * *   目前筆數: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