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La Seine)流經巴黎,是法國第二大河,全長 780 公里,流域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利於航行,市中心的河道以人工石砌成河堤,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依傍於塞納河,也將兩岸劃分成不同的特色風格及景觀,法國人依河水的流向,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稱為左岸;右岸的發展形成巴黎的主要商區與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區,充滿文藝氣息。
在建城史上,有許多城市都是因河成市的,巴黎便是如此,這大概是因為水能帶來供水灌溉、交通運輸和軍事防禦等等的便利,並賦予城市以生機和活力,自 11 至 12 世紀,河流兩岸匯集了歷代國王不斷興建的皇宮、教堂和橋樑等歷史建物,而巴黎也沿著塞納河,從一個小漁村演變成歷史深厚、形象優美的文化名城;然而,伴隨著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河流不免也受到了嚴重的廢水污染,因此在 1830 年時,巴黎市政府開始對塞納河進行整治,經過 40 年的努力,終於又重新成為景觀豐富、親水性好的景觀功能帶,除了將河段分段治理,將市區分成各具其功能的區段,完善保護旅遊區不受工商業發展的入侵,兩岸河堤亦盡量避免以混凝土直立護岸,而是區分成各有實際功能的兩層:近水面的以旅遊功能為主,上層的河堤則是主要的交通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