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歷史專區-作品欣賞-優選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李鄢伊
作者 李鄢伊
學校 嘉義縣立六嘉國民中學
科系 國文科九年級

她的母語日

優選

參選組別
教師組
創作時間
2018年3月
參選項目
詩詞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在我服務的地方,有非常多異國嫁來的外籍母親。這些媽媽孤身來到異地,要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還要適應不同的生活習慣。這些年來,我看著這些女性,從陌生到熟悉,從毫無自信,到不服輸想要求自己的孩子,她們的心態逐漸轉變,她們的孩子也開始長出自己獨特的樣子。我覺得這種自信很難能可貴,很多孩子不再避諱談自己母親的籍貫,也能侃侃而談,跟眾人談論回去「另一個家」,看到怎樣的風景,吃到什麼台灣沒有的美食,本來特殊的風景,不知不覺間,已經台灣是最尋常的景色。於是我把關注從身份認同,轉到語言。何時這些來自異國的母親,可以坦然用自己的母語教導孩子,讓孩子從語言文字裡面,一窺母親的文化,這或許是我們,下一步的認同功課吧。

評審感言

李勤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訂定世界母語日,我們教育部也有訂定台灣母語日,而外國移民或是嫁來台灣的新住民「他者」,也會有母語日嗎?在這個島嶼,答案是肯定的,如詩中說的:是被允諾的。「她的母語」不再是「另外一個方言」,而是成為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她」不再是「他者」,而是成為一個「我者」,可以在此抬頭挺胸,自由自在成長。
但是這樣的自如並非因為這塊土地的包容接納就能自然形成。不論做媽媽的「她」或是做小孩的「她」都是需要經過漫長心酸受苦的掙扎歷程。這首詩以一個當地老師觀察的角度,以一個「我者」的「他者」角色扮演進入情境,完完全全掌握到越南新住民母女兩代的心聲,可以說作者的同理心是可敬的。詩的語言又能抓到恰到好處,感情的流露也是這樣,沒有過度矯情。詩藝的成就是令人讚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