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萬曆三十二年(1600)侵入澎湖,以澎湖為貿易基地,後經明朝軟硬施壓,於年底撤離澎湖。十七世紀初年,天啟元年(1621),荷蘭人又入侵澎湖,並有計畫性的在澎湖風櫃尾築城,過了四年(1624),荷蘭人轉進到臺灣,著手興建熱蘭遮城,這是荷蘭人經營臺灣之始。
荷蘭據臺共三十八年,其主要經營區域多在臺灣南部,其他地方可能只限於傳教行為。
熱蘭遮城牆(臺南安平)
鐵剪刀遺蹟(熱蘭遮城遺跡)
鐵方形樑的榫洞(熱蘭遮城遺跡)
普羅文蒂亞城(今赤崁樓)
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
基隆和平島 番字洞
黑人形象交趾陶(佳里震興宮)
熱蘭遮城為長方形,以糯米糊製作出來的「紅毛土」砌上紅磚成為城牆,到現在仍然非常堅固。外牆壁保留有兩種痕跡,一是鐵剪刀的遺蹟,也就是所謂的
「壁鎖」;另一種是方形樑的榫洞。
另一座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文蒂亞城,也就是現今的「赤崁樓」,據說是夕陽西下時,城壁呈現赤色而稱為赤崁樓。這座城臺基頗似熱蘭遮城。它的入口為半圓拱形,臺基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可惜在清末已倒毀,再由地方官吏改為中國式樓閣,即為現今我們所見的赤崁樓。
而聖多明哥城,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紅毛城」;原為西元 1629 年由西班牙人建,後來被荷蘭人所佔,於西元 1644 年再興築成為紅毛城。紅毛城的屋頂為半圓筒狀,為了防裂,底樓與二樓的筒面呈垂直配置。經過明鄭時期、清初管理及十九世紀租借給英國作為領事館後,使得紅毛城的外觀產生一些變化。
荷蘭人佔據臺灣南部的第二年,西班牙也出兵侵入臺灣北部。於 1626 年登陸三貂角及雞籠,在社寮島建築聖薩爾瓦多堡。聖薩爾瓦多堡的遺蹟在日據時期尚存,近年已湮沒在中船造船廠址內;另外在西元 1627 年在聖薩爾瓦多堡旁建立社寮島教堂,是西班牙在臺灣所建的第一座教堂。
到了西元 1629 年西班牙人佔領滬尾,並建立聖多明哥城。荷西據臺由於殖民利益,以及須提防原住民或漢人的抵抗,因此最初的建築都是城堡要塞建築,至今遺存的建築很少。西元 1642 年荷蘭人攻進臺灣北部,西人孤軍無援,於是開門投降,總計西班牙人支配臺灣北部十六年(1626-1642)。( 基隆和平島 番字洞)
西荷兩國的建築除了形式及風格各有不同外,材料的選擇也不同,荷蘭善用紅磚,西班牙則善用石材;而荷西建築對清代以後臺灣建築之影響並不明顯,可能只有臺南府城周緣某些構築技術上的影響,有鐵剪刀、有穿瓦衫……等;另外則有民間匠師以荷蘭人帶來的黑奴作為裝飾的題材,例如,臺南佳里興的震興宮有黑人形象之交趾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