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優選
周久渝-山歌子
林岑陵-鳥鳴澗
馬定一-二泉映月
佳作
鄭啟宏-印象之夜
林茵茵-自畫像四幅
盧委靖-客
姓名 : 周久渝 / 性別 :女
學歷 : 大學
現職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經 歷 : 新興國中、雄中音樂班畢業,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學生,主修理論作曲,師事賴德和教授
本次得獎作品 : 獨奏曲 優選
山歌子(
PDF
)
創作時間 : 2002年9-11月
曾發表之作品 : 迷霧(for string quartet)
賦格(for string quartet)
渾沌(為三隻長笛,離樂,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七重奏)
如歌的行板(為女中音,豎琴,低音豎笛,大提琴)
相關經歷 : ˙獲獎學金參加第二屆加台夏季音樂節(2002,8) / ˙參加兩廳院所主辦ensemble modern的工作坊(2003,3)彩排作品”滅”(七重奏)
創作理念 :
本曲的素材來自客家民謠。
客家人通常以山歌或採茶歌泛指他們的民歌,曲調以五聲音階為主,依曲調性質不同區分為下:
老山歌:為客家民謠最古老原始者,曲調起伏大,節奏流暢自由,曲風豪放,常常只有La Do Mi三音,但會加以滑音、震音等豐富的裝飾音潤飾。
山歌子:從老山歌演變而來,節奏較規整。
平板:又稱改良調,由「老山歌」和「山歌子」演變而來,可以說是山歌從荒山原野,慢慢走進茶園、家庭、戲院的產物。
從老山歌、山歌子,到平板的演進過程,可以說一種規範化,在老山歌中許多滑音、微分的音高,到平板時,已經變得規矩矩了。我便是以樣的歷程作為本曲架構的思想。試圖藉由大提琴來表現這慢慢改變的過程,唱出對土地的悠悠之情。
Copyright © 2003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本光碟片建議最佳瀏覽器為IE5.0 以上版本,最佳視窗解析度為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