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善於運用敏銳的心眼,攫取自然的奧秘,現在我們謹就幾件藝術品,試圖探索這個方向。
|
 |
13. |
|
|
|
 |
14. |
|
|
這裏有兩幅畫:17世紀荷蘭畫「有廢墟的平野」(圖13),以及法國畫家布拉克晚年作品「紅罌粟花田」(圖14),兩幅畫時間相隔三百年。
十七世紀荷蘭畫屬於古典畫派,畫面多偏向褐黃色調,筆觸優雅而細膩,在世界美術史上有它崇高的地位,其中林布蘭特就是廣為世人喜愛的偉大畫家。
布拉克(1882─1963)與畢卡索在年輕時期合創立體派,立體派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畫派之一,影響既深且廣。布拉克個性比較沈歛,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潛心探討繪畫的空間問題。
我們欣賞一件藝術作品,不應持有先入為主的看法,以為:「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個好看,那個不好看。」剛開始第一步,先了解這件作品的內容有些什麼。
同樣是風景畫,我特別選了類似的風景作比較。圖14這張罌粟花田,布拉克參考梵谷晚期的「麥田與烏鴉」(圖15)而畫,罌粟花田上,幾隻烏鴉在飛,有雲,有天空;圖13也是一片平野,有雲,有天空,題材類似,蘊含的內容卻非常不一樣。
圖13照著客觀情況來畫,樹怎麼長、草怎麼長,照著畫,畫出眼睛看到的東西。圖14就不同了,他畫罌粟花田,我們見不到罌粟花。
色彩方面,圖13雲是灰白色,天空藍紫色,泥土褐黃色,照著物象固有的顏色著色,特別強調物體的明暗變化,表現出立體感,整幅畫偏於咖啡色調。
圖14經過印象派的洗禮,認為陽光是明亮的,光線是七彩的,大自然既光亮又多彩。印象派為十九世紀末出現的一個美術流派,其中莫內、雷諾瓦是大家熟知的印象派畫家。
此外,我們仔細看看圖14,畫面的感覺像什麼?像塗上白堊土的牆壁,現出凹凸不平的紋理,風景不可能有這種紋理。我欣賞這幅風景畫,感覺像在看一面斑駁的牆壁,很想用手摸摸它,這就是tactile,一種觸覺,這幅畫想激發我們的觸覺感,這一點非常重要。
布拉克一輩子強調的一句話,就是Tactile Space(觸覺的空間),他認為,地球上任何東西都可用手觸摸,而有真實體會。
圖13屬於古典畫派,強調視覺經驗,把我眼睛看到的東西,經過理性分析,簡單化之後,用很高的技術畫出來,有點像照片。古典畫派在西洋美術史綿延三百年之久(16~19世紀),他的首要目標,就是想把客觀自然搬到畫面上。
布拉克可不這麼想,他不管那片雲有多遠,把雲拉到前面來,把天空拉到前面來,天空與地面幾乎處於同一平面,和我們非常靠近,你可以用手摸到那片雲。
這個觸覺感和大自然有什麼關聯呢?和發展小孩子的潛能有什麼關聯呢?慢慢看下去就會了解。
圖16也是布拉克的作品,中期作品,畫出室內的擺設,他很注重質感的表現,左邊黃土色的畫架,畫出木頭的紋理,畫架上有一張變了形的畫,表現出多重透視。右下角的桌子布滿咖啡色木紋,桌上擺著調色盤、花色桌巾與骷髏頭(背面)。
桌子上方又有個大理石櫃子,上擱黑色瓶花,牆壁貼滿壁紙,掛了一幅畫,地板鋪設地磚,整幅畫特意描繪不同的質感,讓觀者產生強烈的觸摸感覺,把視覺與觸覺結合起來,更加拓展人類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