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歷史專區-作品欣賞-佳作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劉素霞
作者 劉素霞
學校 臺北市私立東山高中
科系 歷史科

剪裁那一段韶華

佳作

參選組別
教師組
創作時間
2009年
參選項目
散文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婆婆過世時,最小的孫子女都還在上幼稚園,他們都曾被婆婆褓抱提攜,穿過婆婆手製的童裝。院子裡的金棗,是婆婆生前所手植,如今已枝繁葉茂高達二樓,小屋卻仍依舊。幾番花開花落,從不曾帶走那一段韶光華年。與婆婆相處的六、七年歲月,亦似乎不曾止息。滔滔的思念促使我寫下,那一段幸福的歲月。

評審感言

蕭蕭

文從字順之前
──98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項評審心得

每一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徵稿、評審與成績發佈,都是教育圈重疊著文藝圈的大事。因為這項徵文不同於一般文學獎的競爭,比較側重於於文學上表現技巧的講究,與美學藝術的追求。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參與者都是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既是創作家,又肩負著教育家的職責,因此,這樣的寫作兼有著創作與反思的雙重壓力,既要具備往前衝的創造精神,顛覆前人作品的格局,又要思考文學工作的意義、及其含蘊的教育契機。任何一位參賽者,不可避免地流著這種潛在的教育血脈,往往形成一股羈勒似的控御作用。所以,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作品成就,其實蘊含著今日台灣文壇的中道力量,顯現著台灣文壇的反思能量,表現出當代文壇的寬廣向量。
今年參與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項評審的五位老師是:王邦雄、曾昭旭、廖玉蕙、王志誠(路寒袖)、蕭水順(蕭蕭)。王邦雄與曾昭旭兩位前輩教授,一位在新儒學與老莊哲學上的發現與體會,往往形之於純淨簡鍊的文字,一位則浸淫在情意的皺摺與轉折裡,提供給世人最好的路向與願景。中生代的三位作家,廖玉蕙的敘事功夫與幽默機智的反應能力,已顯現出獨立的風格,路寒袖與蕭蕭在新詩創作與文藝推廣上的努力與成就,也曾得到全面性的的正面肯定。這樣的評審組合,頗能符應前面所提及的台灣文壇的中道力量、反思能量與寬廣向量。
路寒袖與廖玉蕙以多年參與教師組散文項評審的經驗,他們認為親情的刻畫與生態的關懷,是散文主題創作的最大宗,歷年來都有傑出的成果,這一屆的〈童年玫瑰〉、〈剪裁那一段韶華〉、〈搬家〉,屬於親情書寫,〈桐林輕停〉則屬於生態觀察,這兩大類的優秀作品〈桐林輕停〉、〈童年玫瑰〉,一開始即獲得評審的青睞,分別是大家心目中的首獎或二獎,即使經過幾番辯詰,仍然遙遙領先。至於〈回看山之顛〉、〈甜蜜時光〉則兼具懷舊的情誼與生活智慧的擷取,敘事而兼抒情,卻又能開展新的應變方向,它們都是這一次散文徵獎的優勝作品,一方面隱隱暗示散文恆常不變的主題:人倫的維繫與人天的無違,一方面也透露出:在不變的主題上應有新的思維,在變與不變的美學思慮上多所斟酌、有所作為。
散文是所有作家的身分證、入場券,所有散文作家無不以「文從字順」作為最基本的修養,但在文從字順「之前」,那個哲學上的動念處,美學上的著力點,會是什麼?應該是什麼?或許是重疊於教育界與文藝界的創作者,應該常常反思、隨時突破的關鍵。
全面觀察這次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項的所有作品,努力研讀今年的得獎傑作,對於散文的寫作,作為評審之一的我也有深刻的反省與體會,藉此提供給今年的得獎者與未來的創作者、參賽者,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