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腸集
佳作
創作理念
甲辰、乙巳二載,余負笈問道、客居他鄉,孜孜向學。然書帙之外、儒林之間,亦負校學生會之職,戮力奔波,旁鶩為此。迄甲辰仲秋以降,天地六氣健行、城中節候驟變,南紀學子,但受北國風雨之厄。政爾學識未脩、公務未罷、兵象肅殺之際,偶得《簡齋集》三十卷,乘暇讀之,竟欲罷而不能。又《簡齋集》中,余最喜「作吏不妨三折臂,搜詩空費九迴腸。」一聯,其中作吏勞形之苦,工詩勞心之難,十四言中,溢於言表。又今歲為詩,所聊多以公忙、治學之隙,嗟余一載所劬勞、近歲之奔波。故引陳公是句,定集名曰「搜腸」,此誌。
評審感言
簡錦松委員
《搜腸集》的作者,書讀得很好,學詩的功力也深。像「無端一抹浮雲淚,有思頻年客子心。」思字作名詞用時讀為仄聲,一般人多不解會,作者不但了解這一點,句子也寫得很好。又如「分明春訊生詩卷,顛倒花光落眼前」,設境清新,造句靈動,也是難得的好句。不過,作者對典故的熟悉度遠超過同輩學子,這當然是很好的,但是處處去用則使人生厭,有時候用典還艱澀不化,致使詩意不明,像〈南歸放游偶成〉末句「醉吟樗種不需栽」,醉吟來自白居易,樗來自莊子,不須栽是宋人詩語,組合起來到底在說什麼也不清楚,反而產生反效果。此外,太迷戀仿古,也會落入套子,失去了真實。如「錚錚瓦上動深沈」,現在的都市裡居住,特意去找瓦上雨聲,就很不真誠,其他如「會當春漸秀,飛絮傍城開」,台灣的楊柳本來就少,你去那裡看它傍什麼古城吹絮?「梅柳入窗新」也是隨手拿古人「梅柳渡江春」來作擺飾;「玉屑收玄幕」本身不通,「南冠偶覺南鄉好」,南冠是楚囚,怎麼看都不像南邊的大學學生。像這些地方,都是食古不化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