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集
特優
創作理念
青春如夢,年華勝雪。因緣起滅,豈有必然。月之盈手,緊握則散,未若拾取時光,一一入集。故名拾光集。
評審感言
陳慶煌委員
《拾光集》凡46首,係隨緣以詩拾取時光而入集。在七律24首中,〈舊照三題〉,以「一掌月光歸茗盞,半川螢火點秋心」寫螢橋茶座;「春去秋來原世相,風亡雅變是民聲。長生劫滯枰中子,故國塵堆紙上兵。」寫牯嶺街書肆,從舊景已不在之泛黃相片中生發新詩情,能脫略時習,自得古意。至於〈感事〉頸聯:「死生何處非漚影,興廢有時餘劫灰。」〈夜雨〉頸聯:「事到功時人近毀,天歸晦處月將圓。」〈季秋感田荒事〉頸聯:「步惟須退秧方長,行不愧心慧始生。」〈望雨〉頸聯:「事無計算心垂老,情不猜疑愛未真。」〈名賢書跡展後作〉頸聯:「局幾何殘惟棄子,詩如此瘦始鍾情。」〈研究室偶作〉頸聯:「半章謬論黃惟懶,一角遠巒青不深。」〈黃師招飲賦謝〉頸聯:「年來養拙心常遠,情到投機酒易酣。」均屬老於世故,練達人情之言。在五律6首中,〈臉書被删除〉頷、頸二聯:「江湖能己少,運命似漚空。緣到時機滅,詩因亂離工。」靈心妙手,縱筆所到,悠然有餘味。在七絕16首中,〈高中生不知大禹事〉:「綠肥紅熾早亡津,劫火獨寬愚魯民。禹跡由來無渡海,不知魏晉莫論秦。」語簡而委婉,寄慨遙深。綜觀諸作,確非凡響,若能各體兼備當更佳。茲以詩總結曰:
《拾光》命集蓋隨緣,緣起緣了豈偶然。掬水奚將月華贈,青春熱愛入詩篇。
螢橋茗座等舊照,哦成三律喜開端。吟壇有我幸未絕,貪眠閒散敢爭先。
感賦蟻柱難扶廈,凌霄志頹豈命焉。沉潛再起生機滿,天上嬋娟今再圓。
布袋和尚插秧示,退後原來即向前。仰望蒼穹雲舒卷,低見田水不離天。
文逢謬論雌黃懶,闥入遙山嫩綠妍。授業尚勤師託夢,溫柔敦厚教承傳。
燈燈相續惟心法,拳拳服膺守道筵。許是非為參賽作,五絕古風未收編。
溢出下限十六首,隨興所至筆如椽。水流花放氣運好,兩屆蟬聯陟峰巔。
還須協律倚聲拓,藝專多門嚴且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