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蔡文騫
作者 蔡文騫
學校 高雄醫學大學
科系 香粧品研究所碩士班

解剖學、毒理學

特優

參選組別
學生組
創作時間
2020年3月
參選項目
詩詞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解剖學研究人體的構造、毒理學研究各種物質對人體的作用,我們對人體生理了解的越來越多,但真的對自己了解更多了嗎?

評審感言

簡政珍

〈解剖學、毒理學〉是這一次教育部文學獎現代詩類的首獎。仔細觀察其中意象的經營,邏輯的推演,的確實至名歸。兩首詩都有實際的現實情境作依託,讀者從「看見」進而「看穿」意象的一語雙關。這樣的寫法,與當下流行在情緒與意識內自言自語的詩作極為不同。前者(也是本詩的作者)所寫的有「他」,而後者就只能寫「我」。層次差距,有天地之別。因為篇幅所限,試以第一首〈解剖學〉為例說明。
〈解剖學〉第一節就充滿了濃密一語雙關的意象,「第一刀是最困難的/檢查一個人的病理該從哪裡開始/僵硬半癱的顏面表情/抽過菸的肺腑/易碎物的腦/還是熱血已流光的心」。各個意象反映現實世界情感與思維的狀態。所謂身體的病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心裡的病。所謂因果,可能是果因。顏面半癱造成情感僵硬,但也可反過來說,情感僵硬造成顏面半癱。腦是易碎物,因為一者身體組織鬆散,再者思緒零散浮動,隨時可能翻轉。至於心,不只是器官的問題,更關鍵的是「熱血已流光」的問題。
一語雙關之外,偶而還有令人驚喜的幽默感。如第三節最後三行「久未鍛鍊的肌肉/加上多顆齲齒與咬得過短的指甲/能幫我側寫出失敗的一生嗎」。
最後一節,是敘述的翻轉。一開始讀者的認知,是詩中人在解剖他人,但到了最後一節,發現原來是解剖自己。最後三行不僅有幽默感,還讓讀者發出苦澀的笑聲:「我又解剖了自己一次/還是沒有找到/七歲時吞下去的那個乳牙」。
無疑,這是這次詩獎最傑出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