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歷史專區-作品欣賞-佳作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廖宣惠
作者 廖宣惠
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
科系 中文所博士三年級

枇杷圖

佳作

參選組別
學生組
創作時間
參選項目
散文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本作品以〈枇杷圖〉為題,紀錄初鹿偏遠山區坑仔內枇杷果農的生活,枇杷是作者童年的回憶,藉由作者繪製的枇杷圖帶出小時候的回憶,枇杷也串聯親子感情、土地關懷,父親的堅持,以及對現下改良品種水果的擔憂。

評審感言

路寒袖

有機散文

作者現身說法,記錄家在台東初鹿種植枇杷的勞動生活,父母、作者與妹妹都是樂觀積極的農人。父親堅持不改種旺來釋迦,不接枝大陸品種,因為那都得噴灑大量的農藥,寧願少賺錢也不能罔顧消費者的健康,他認為「土地跟水果是有個性的」,人不該逆天,展現出傳統農民善良純樸的性格。本文的筆觸輕快流暢,寫出了枇杷的豐富生態,以及熱鬧滾滾的動物、昆蟲世界,松鼠、大冠鷲、烏頭翁、蜜蜂、蝴蝶、螳螂、蜘蛛一一上場,令人目不暇給;偶爾援引古詩,亦皆恰到好處,更深化了書寫主題。
然本文於評審時卻引起不小的爭議,因為文中的台語用字錯得離譜,即使是最簡單的「你、我、我們」竟然無一正確,「你」的台語通用有「你、汝」兩種,作者竟用「哩」;「我」亦有兩種用法「我、阮」(這兩字音不同),「咱」則是「我們」(複數);還有,出現多次的「捻攖仔」,正確的用字應是「捻穎仔」……。部分評審認為,作者是中文系研究生,接受嚴格的學院訓練,怎可如此草率敷衍,因而難以接受,畢竟錯別字也是評比的一環。不過,另有評審讚賞作者的文筆、學養、農作態度,以及自然流露而出對本土、生態、食安的堅持,在以利害義、黑心食品無所不在的今天,彌足珍貴,因此,最終還是「含淚投票」。
明顯的,台語是作者的母語,用母語書寫本是一位作者天經地義的事,至少,以不同的語言入文,對文章本就有舒筋通血之效,因此強烈要求作者務必請教台語專家(或台文書寫者)訂正文中用字之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