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歷史專區-作品欣賞-優選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 呂政達
學校 龍華科技大學
科系 通識中心

修羅河岸

優選

參選組別
教師組
創作時間
參選項目
散文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本文敘述實習醫師兩趟緬甸義診的所見所聞,以及期間對於生命、疾病、悲難所做的種種反省。使得〈修羅河岸〉不僅是一場義診的回憶,也是生命普遍而深刻的反思。
生活在台灣的醫學院學生和醫生,畢業後進入醫療體系,感受到的往往只是健保和醫療條件變遷下的辛苦境遇,然而,無論醫療環境如何改變,作者的緬甸經驗讓他感受到無論到了天涯海角,生命就是生命,一個在台灣長大的快樂小女孩,和一名在緬甸風災肆虐下的女孩,同樣都該擁有美麗童年,同樣對未來都有著天真無邪的幻想。
本文的標題靈感來自佛經,其實,「眾生平等」,難道不也就是佛陀所宣說的根本精神嗎?在醫療的面前,則更是活生生的逼視眼前。

評審感言

廖玉蕙

一趟緬甸行帶出一樁揪心的未了心願,文中盈溢醫者的仁者關懷,十分動人。

作者以夢境和現實交纏、過去和現在交鋒的筆法,娓娓敘述牽掛和邁向實踐的歷程。作者用顏色的變化推衍由悲轉喜的氛圍:文章前半盡是枯萎凋敝的黃,土壤翻開埋進屍體濺起的黃、發酸的黃橙、腫痂流出的黃膿、實習醫生第一次目睹病人被宣告死亡時眼前跳出的黃;後半則進入充滿生機的荼靡、月桂桃、第一把的稻穗黃,中間則以一把助人的黃傘串接,手法頗見功力。

然文中亦不乏小疵,如小女孩送傘的情節顯得造作;義診所攜帶醫藥包內容幾乎是不合情理的儉澀;文題「修羅河岸」與內容旨意並不十分吻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