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未啟用網頁JavaScript功能,這並不妨礙您瀏覽網頁資訊,但建議您啟用JavaScript以獲得更佳的瀏覽體驗,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JavaScript。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歷史專區-作品欣賞-佳作
::: 定位點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Back按鍵
作者 廖育正
學校
科系

農事

佳作

參選組別
學生組
創作時間
2006
參選項目
戲劇劇本
作品欣賞
開啟作品檔案(另開視窗)

創作理念

我欲以象徵的手法與破碎的對白,將現實人際化為脈絡,並以燈光、聲響、道具,及色澤的明暗對比等,作為廣義的戲劇語言,替代瑣碎的寫實造象與日常語言。

有某一類父母,它們對待下一代的態度,類似於種瓜。
它們並不諳什麼「存在先於本質」的道理,因而使親情變了質。
戲劇本身無意指涉,無意結論,無意批判:但這種變質確實存在。

評審感言

李啟源

此次文藝創作獎學生組的戲劇劇本,共有三十四本參與角逐,其中有數本電影劇本,不幸於複選時即被排除。電影劇本是不同的類型的創作,又非參選的項目,若是進入決選,將會產生爭議。
另有數本傳統戲劇劇本(戲曲劇本),與現代戲劇劇本及兒童劇戲劇劇本一起評比,也是非常勉強,還好有多位評審老師是傳統戲劇的專家,評審過程才得以順利進行。建議主辦單位下回比賽,應將戲劇劇本與戲曲劇本分開評審,如同新詩與古典詩詞,將兩類分開評審,才能評出高下。
戲劇劇本的編寫,是為適合舞台演出而創作,因而戲劇故事受到時空的限制,在分幕、分場是應有所考量,雖然表現媒介的增加(如影像的投影)或是場景簡約的設計(如戲曲),舞台時空的轉換較為自由。但是,戲劇的演出終究受到一定程度的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無法如小說與電影的轉場自由。
這次參選的劇本中,不少的劇本忽略時空上的限制,有如電影般的場景轉換,三兩句話即轉場。有的劇本是「場中有場」,更有的劇本是一「幕」裡面再分五「景」,「景」裡面再分「場」。分幕、分場是空間與時間的轉換,一幕裡面再分場是空間不變,而是時間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分幕分場有戲劇故事節律的作用,這是參選劇本普遍忽略的現像。(洪隆邦委員)

任何文學獎的評審,就像任何文學創作一樣,免不了是主觀的,皆反映創作者和評審的個人品味、養成及生活經驗。我也理解舞台劇本、兒童戲劇、傳統戲曲,甚至電影劇本放在一起比較,對評審來說,是高難度的功課。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有任何作品能夠打破上述的藩籬,進而讓人玩味再三,無疑就是優秀的作品,而且我發現這樣的作品還不少。像《漫長的告別》、《人造人鄧先生》、《扮演》等得獎的六部作品,不但題材新穎,語言活潑,更重要的是將來有機會搬上舞台表演時,無論對導演或演員來說,相信都會是有趣的挑戰,也讓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