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奧秘

草書

草書相較於行書更為便捷,幾乎成為簡單的字符,於漢初的竹木簡中即可發現草書的雛形,而到東漢時,在民間已十分通行了。 由於草書的簡化造形,使線條更自由地顯現其動感,這種線性的律動感,成為書法藝術中重要的審美要素。

在練習草書時,範帖的選擇,可從法度較清楚的入手,如孫過庭的《書譜》或王羲之、王獻之的尺牘,漸次再臨習用筆變化較大或較率性的書帖,如懷素的《自敘帖》、黃山谷、祝枝山、王鐸、徐渭等的草書作品,熟練以後,更應記住大部分的草書字形,方能真正體會書寫時自由暢快的樂趣。

孫過庭書譜

唐代孫過庭的書譜,以草書寫成,計三千餘字,為談論書法的傑作,也頗能傳達王羲之草書的筆法,變化多端,米南宮稱其:「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因此,成為歷來學習草書者重視的教材之一。 究其用筆,重視骨法,也就是用筆挺健,側鋒、中鋒兼用,雋拔剛斷,刻意波磔處不多,若有頓挫較明顯時,皆是直率熟練的結果,練習時尤其要多留意懸針處中鋒勁健的孫過庭書譜效果,方能得其神采。 書譜的練習,能使草書初學者培養用筆之骨氣,而不致於軟滑。唯一要留意的地方,因為此件作品為草稿,難免有急速傷雅之處,可選擇精采處先多練習,則必能縱觀全局而掌握於一心了。〈書家範寫:杜忠誥

VCR 影片欣賞

懷素自敘帖

唐代懷素狂草自敘帖是故宮的名帖之一,常被放在牆面上,引起諸多中外人士的驚喜與青睞。究其原因是用筆中鋒果敢,結體變化很大,有的部分大小字差逾十倍。產生了劇烈的虛實對比效果,行氣常採傾斜的方式,使動感更為彰顯。 雖然此作,已被專家定為後代之臨作,但仍能大概地呈現了懷素狂草的風格,亦不失為練習的絕佳教材之一。 多練習此帖,能熟練中鋒懷素自敘帖,並因結體大小變化劇烈,亦可培養大開大合的氣勢,在狂草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特質。唯一要留意的是,因為臨本之偏瘦及提按不足,若干線質較平板而乏神采,其不足處可於黃山谷的草書中獲得補充。〈書家範寫:

VCR 影片欣賞

黃山谷的草書

黃山谷為宋四大家之一,書法成就極高,他的草書雖然取法於懷素,但楷書卻得力於〈瘞鶴銘〉,因此在寫草書時並不以急熟為能事,反而重視線條的質感,不急不徐,閑閑而書,使他的大草作品,不以「狂」為尚,而得到一股優雅瀟灑的氣質,成為十分特別的風格,可矯正習狂草者一味求快的缺點。 練習時,要多留意提按有節黃山谷的草書,婉轉多妙的筆意及大小相差很大的結體,用較慢的速度行筆,千萬不可太過草率。臨仿時亦須留意點的變化,諸多的「點」的運用,使畫面有了強烈的「短點」與「長線」的對比,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意趣。〈書家範寫:

VCR 影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