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奧秘

隸書

隸書的起源是由大篆字體,因簡便的需要,自然演化而來,在秦簡及漢簡的文字中,即可見到這種演化的現象。 一般概念裡的隸書之有別於其他字體,是因為它那明顯的波挑,相較於篆書,有著輕鬆飄灑的意趣。 在練習隸書的材料中,可概分為漢碑的碑帖,漢簡的材料,及清代以來隸書家的法帖。

漢碑中,可先取曹全碑習寫,以充分感受隸書扁闊秀逸的基本特質,再次臨寫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史晨碑、西狹頌、石門頌等諸碑,深刻體會漢碑中樸拙沈厚的特殊風味。亦可兼習漢簡墨跡材料,讓用筆自然流暢,可略去造作習氣。最後須臨寫清代諸家,如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等,各有異趣,除了解隸書發展梗概,更能習得不同表現方法,對於隸書的體會,才能寬博精深。

曹全碑

碑高253cm,寬123cm,東漢中平二年(西元185年)十月立,明萬曆年在陝西出土,現存陝西西安碑林。 曹全碑的風格屬於秀美飛動,是漢碑中的代表性作品,由於墨拓清晰,經常被取為隸書練習的初階教材。 其筆致靈巧,圓筆較多,頓挫較少,可與漢簡材料參照練習,多臨之後,可矯正用筆造作之習氣。曹全碑 結體常中央緊湊,而撇捺自然舒展,產生扁闊瀟灑的體態,充分彰顯了隸書字體的獨特風格。唯練習時,尤須注意,結體之間的微妙變化,有大、小之別,方、扁之異,才能使整體畫面自然生動活潑。〈書家範寫:黃智陽

VCR 影片欣賞

乙瑛碑

東漢永興元年(西元153年)立,置於山東曲阜孔廟。 東漢隸書,風格絢爛多彩,曹全碑代表了秀美一派,而乙瑛碑則象徵了渾樸一路。清代孫承澤曾形容乙瑛碑:「文既爾雅簡直,書復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由此可知,文學之美與書法之美造就了乙瑛碑成為漢碑中的名品。 為了彰顯其渾樸風格,結體略成方形,以得典正溫厚之氣。用筆方、圓並施,乙瑛碑稍加頓挫,便得變化之妙,尤須注意,若干筆劃有刻意加重的傾向,以避板滯。 曹全碑習寫時可略小,以表現秀逸。乙瑛碑練習時可略大,以增其拙厚之美。得此法,再習寫其他漢碑材枓,則能舉一反三,樂在不言中了。〈書家範寫:黃智陽

VCR 影片欣賞

簡牘、帛書

隸書的習寫,除了大量的碑刻書法之外,另外近數十年來,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大批帛書,敦煌、居延等地,更陸續出土了不少簡牘實物,這些材料上的書寫文字大都用筆自然流暢,粗細變化很大,結體隨勢應變,各具奇趣,充分表明了簡牘、帛書當時隸書的普通風格,對於於隸書學習者而言,增加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多習漢碑作品,能使用筆沈厚典雅,而多習簡牘、帛書作品,則能流暢自適,筆致暢達,若二者兼而得之,則「中和」之美盡收腕底,愛好隸書者皆不可偏廢也。〈書家範寫:

VCR 影片欣賞

何紹基的隸書

何紹基為清末著名之隸書大家,晚歲勤習漢碑,無所不窺,舉凡名碑名帖,常臨至百通,學問與用功堪稱二美。 他獨創「迴腕」法,逆筆而書,何紹基的隸書比較容易取得頓挫拙澀之質感。結體外拓寬展,受顏體書影響,有恢宏之氣,橫畫常刻意凹下,結體亦經常左大右小,有「反字」的異趣,產生了十分耐人尋味的特殊風格。〈書家範寫:黃智陽

VCR 影片欣賞

趙之謙

趙之謙是清代晚期極為重要的書家、畫家、篆刻家,天資卓犖,才華洋溢。楷、行、隸、篆無所不能,皆獨具個人風格。窺其任何一種書體,皆融鑄多種字體之優點,才能得此成就,學習者不可不留意。 他的隸書作品,很明顯地受到了魏碑的影響,有時刻意強調方筆,正好與漢碑不同,而產生「異趣」。橫畫厚重,結體茂密,撇捺適時拉長,使渾厚中,亦具飄灑意趣趙之謙,這種經驗亦受鄧石如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在或方剛,或樸茂的風格中,行筆熟練暢達,筆斷意連,充分內蘊了行書的影響,此亦是分辨優劣的關鍵。多思考趙之謙的汲古出新成就,是書法創作中難得的實踐經驗。〈書家範寫:李蕭錕

VCR 影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