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房四寶以外的附屬用具之一,「筆筒」是用來存放毛筆的,隨著文人書畫的興起,「筆筒」的材質和形制等都有很大轉變,早期或許僅是一節圓形竹筒,之後,除了實用外增添擺飾上的需要,甚至成為文人才性品味的一種延伸;材質有竹木、陶瓷、琺瑯和銅鐵金屬等,形狀大小也有很大的變化,如圓筒形外,尚有方筒形、扁長方筒形及其他各種物相形式;在筒面上施以詩詞圖繪、各種雕飾等不一而足。筆筒,在明、清之際有較大的發展;流傳下很多著名的品類,如道光黃釉雕瓷仿竹山水筆筒、康熙青花筆筒......等皆是。 |
||||||||||||
![]() |
||||||||||||
![]() |
||||||||||||
文房四寶外的附屬用品之一,「筆架」也稱為「筆山」,擱筆之用。形制一般為五峰,或取意「五嶽名山」,中峰最高,兩側漸低,座底平整便於置放;因成山峰形,而於山谷間用以擱置毛筆,除了使筆頭不致沾染桌面或滾動外,間接的延長毛筆的使用年限;另外「筆架」通常也指供數筆懸線直掛的掛架,此類筆架多為竹木所製,於木竹上 或雕、或漆、或書繪不一而足。筆架、筆山與筆床、筆洗、臂擱、墨床、水滴、水盂、硯屏、紙鎮、印石、印泥盒、熏爐......等等,加上文房四寶 的筆、墨、紙、硯等書房器物被統稱為「文房清供」或「文房清玩」,是昔時讀書人朝 夕相處的器物,這些器具在材質的選擇有所不同,形制上略有改變,或素質、或書繪、 或雕飾富於變化,多少反應出使用者的喜好,及其品味;我們今日來習作「書法」是否 需物物具備才可提筆下手,當然不必,祇要「四寶」在手即可揮毫,餘物自可隨喜而量 力添置。 |
||||||||||||
![]() |
||||||||||||
![]() 文房四寶以外的附屬用具之一;「紙鎮」又稱作「鎮紙」、「壓尺」、「文鎮」; 功用正如字面所示,於書寫圖繪時用以按壓紙張、絹帛等,使之平整且不移動。早期銅 與瓷、玉皆有之;銅質紙鎮多取龍形、蟾蜍、辟邪等神物形狀;瓷質則大多蹲獅、鹿、 馬、牛、兔等變化較大;玉質因貴重而較少見,一般呈長條狀,上雕盤螭紋等,也用其 他較沉實的石材或素面底紋,或雕飾精緻;昔人有言:「紙鎮明制尚方,清初亦然,至 乾隆則盤螭突起長方瘦削,而花極工細,堆花亦比比也。」簡單的說,祇要重而底面平 整都可用來當紙鎮,是有人以大的壓勝錢、花錢及銅鏡、長木條、天然石等充之,現代則常用易得的塑膠製品來替代,重量不足。 |
||||||||||||
![]() |
||||||||||||
文房四寶外的附屬用具之一,水滴;或稱「水盂」、「水注」、「硯滴」;通常指作各 種物形的儲水器;多用於稱研墨時裝水滴入硯面上的盛水器,其功用或為硯臺的硯池所 替代。《中國美術辭典•上海辭書》一書所說:「昔人言及硯滴早期多為銅質,後為瓷 製。兩晉時浙江地區瓷器燒製的有獸形、蛙形、龜形等動物形硯滴。南宋龍泉窯燒製魚 形硯滴,造型別致,釉色青翠。明清時青花獸形硯滴,宜興窯灰藍釉桃式硯滴等。」, 以上所說的使人對於「水滴」這一類有傳承的文房用具有個概念;但這類用品以「古玩 」賞評之列為多,很少當做平常實用之物,初學者宜把握主客不分際,不要反客為主而 影響書寫心性的培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