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中的表演藝術與英語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美意。但是由於是新的,大家正努力尋找好的方向與方法。在高雄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本人進行了兩年(四學期)的行動研究。以表演藝術之方法,進行英語教育之目的。目前我們看到兩個領域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此案仍將再進行一年(兩學期)。在本研究案,我們將以行動研究法進行三年六階段的觀察研究。本文僅提出第一階段之研究分析報告。
關鍵字:英語教學、語言藝術、語言、戲劇、創作性戲劇、國小英語教育、應用戲劇
壹、前言
——從張曉華的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一書中提到,創作性戲劇有五方面的應用分別是教學、訓導工作、社會活動、矯正治療、與戲劇演出。而目前就來研究來說,我們運用到了教學與戲劇演出兩方面。(1999)
我們相信應用戲劇於國小英語教學是可提昇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雖然我們看到應用戲劇於英語教學漸漸地普通化,然而這方面的研究卻並不多。因此,延續坪頂國小「應用戲劇於國小英語教學初探」之研究,我們接著試圖研究出一套適合台灣使用的應用戲劇於英語教室及英語話劇演出的教育模式。
貳、背景介紹
——不同的小孩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父母給的英語教育亦不同。雖然高雄市以三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育,而各校仍保有自主權。校方可自由選擇從任何一個年級開始(但不得晚於三年級)。由於全台以五年級全面實施英語教育,故此三校抽樣之班級亦以五年級學生為目標。不過各校的狀況還是有些不同:福東國小授課時間以一星期兩節各四十分鐘,第一學期校方希望有作對外的演出。鼎金國小授課時間以一星期一節四十分鐘,第一學期校方希望有作對外的演出。漢民國小授課時間以一星期一節四十分鐘,純粹教室授課方式,校方並不特別希望對外演出。這三個學校的男女生人數比各校是漢民國小-21:16(男:女),福東國小-21:16(男:女),鼎金國小-21:13(男:女)。
參、文獻探討
一、 語言學習
——語言學習理論在母語方面有行為主義(Behavourism)、天生主義(Innatism)、相互作用理論(the
ineractionist position) 而在第二語則為行為主義(Behavourism)、天生主義(Innatism)、近年來心理學家的一些理論(Recent
psychological theories )、以及相互作用理論(the interactionist position)。
——何謂語言學習?一般認為語言學習就是背單字、句型。但是此法並無法使學習這可達到與人口語溝通的目的。因為上課並未模擬現實狀況。故上課是一回事,實際狀況又是一回事。語言教學革新很多,但不變的是,幾乎每本外語教材皆以、「字彙+句構=語言」為課程設計的基礎。(Alan
Maley,Alan Duff,1978) Tony Butterfield亦不認同所謂的正式教學法是文法式,結構式的。再以反覆練習及考試加強之。(1989)然而這是一般所認同的。但是,這就是語言學習嗎?我們的心與身,身與心是相關聯的。語言並非只是智能單一方面。在語言的多方面學習時,如果缺少情感的成份智能很少能發揮其功能的。而這成份通常是教材所缺乏的。(Alan
Maley,Alan Duff,1978)
二 戲劇與語言學習之關係
——戲劇在語言教學扮演何種角色?對Wessels而言,戲劇不像溝通式語言教學是一項新式的語言教學理論。它不是一個教學法而是一個技巧,而此技巧可以被使用在發展語言技能。它分別可用在課本教學、聽、說、讀、寫技巧教學、語言溝通技巧教學、戲劇演出計畫。(1987)
——英語教學中,戲劇應被視為一種溝通式英語教學的技巧。而真實溝通(genuine
communication)的三大條件則是:(一)非A/B A/B形式的交談,而是包含了停頓、分心、與猶豫不決的交談,(二)情緒的融入,以及(三)肢體語言。而如何才可以達到實際溝通的三大條件的目標呢?根據Wessels的看法,以劇本替代課本也許是個辦法,而此劇本最好是含有舞台走位、情感的表達,以及姿勢表情等,並且也使用較長的對話。(1987)
——就戲劇來說,它可能提供什麼樣的好處?能夠流暢地使用目標語言、在一個有結構組織裡完整狀況下有互動式的學習,學習到聲韻學及發音能力、對新的單字及句型結構有全面性的了解、讓學生對自己語言學習能力上有自信。(Wessels,1987)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全力專注在研究戲劇於教室。但戲劇演出計畫帶領出的是用目標語言在大規模演戲中提供學習者非常滿足的經驗。然而,老師使用此教學法不能期望有完美的戲劇演出。所得到的成果全在於學生能夠有絕對的信心及能力去使用目標語言。這樣的教學法是強調溝通與意義而不是句型形式,並且能夠在潛意下自然的學習。從戲劇演出的計畫裡可發現到人類的基本需求:玩和創作。
(Wessels,1987)
——對Sarah Philips而言,對小學生使用戲劇的九項理由為:激發性、淺顯易懂的活動、信心、小組活動、多元化學習、個人化語言、情境語言、跨課目內容、課程的速度彈性化。(1999)
——Phillips,Diane,Sarah
Burwood&Helen Dunford提出對未來的發展看法指出它的好處來自於整體規劃(Project work)-它是有規劃性的教學,可幫助學生語言上能力的發展。以下即其所提出的好處:整體性的工作、全人的教育、完整的語言知識及技能、使學生學會獨立、使用在混程度班級
(此為目前國小最難處理的一項問題)、能夠彈性使用教材。(1999)
肆、過程
在這三所學校研究的過程中,我總共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來做教學研究,我將所有課程在前兩個月就逐一教完,並且是以創作性戲劇的方式來代入教學,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學習。而後二個月則是以"story-making故事創作﹝全班﹞、reader's theatre讀者劇場﹝全班﹞、story-making故事創作﹝小組﹞、role play角色扮演﹝小組﹞、rehearsal in costume彩排﹝著戲服﹞、property-making道具製作、dress rehearsal總彩排、performance演出"等方式來讓學生做進一步的學習。以戲劇做為多元化不斷複習的手段。所謂戲劇是綜合藝術,故其方式亦是多元化的
伍、資料分析
——以下資料來自我每天的觀察日記及學生日記、觀察員日記,以及期末抽樣訪談學生、觀察員(原班英語老師)、及校長。
——綜合觀看本階段的研究成果,我所發現此教學法的優點是在戲劇教學運用於課堂很容易讓我對課堂上的教學有所期待,提高教學動機。而且戲劇教學法所採用的溝通式教學提供了學生與老師之間良好的互動機會。也因此小朋友非常勇於表演。雖然不大懂得英文,但這提供一個有興趣學英文的管道,當小朋友碰到想學的單字,此時教他則學得最快。尤其在課堂中包括了唱歌與編故事是最受小朋友的青睞。在經由戲劇中每個角色的配合,讓他們了解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可提供同儕學習。而成功的演出讓他們期待下一次的呈現。由於戲劇台詞可即興修改,提供活用的機會。也讓學生樂於分享其英語學習及教學經驗。最後當小朋友編排劇本時會將自己學過的英文帶來討論,提供溫故知新的機會。戲劇亦可做為複習的途徑。
——而此教學法的缺點方面來說,在排演時,秩序容易看起來很亂。也因課堂時間不夠,小朋友會利用午睡時間排戲,可能會影響學生作息。對於小朋友是否能在一學期的時間內培養自己寫劇本的能力,其答案是否定的,還是必須由老師帶動。最糟糕的是有些班級男女生不合,讓合作演戲有困難。
由以下的訪談我們發現
1. 戲劇是屬於活潑的而非紙上談兵
—Q:那你們覺得在學校學的英語教學和在外面補習班班還有這學期老師用戲劇教你們英文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A:彥明:在學校學的戲劇性的比較會動比較活潑類的,在外面學的是比較文靜都是講話的
2. 戲劇是具有豐富的肢體表現
—Q:你們覺得用戲劇教有學到更多英文單字嗎?
—A:彥明:我覺得有學到英文動作
3. 戲劇符合了個人化語言
—彥明::就是以前教的只有講而已現在教的都比較有一些動作
—Q:那你們覺得只有講而已就好了還是你們也希望又可以學講又可以學動作?
—A:三人:兩個都要
—Q:為什麼?你覺得最重要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兩個都要?
—A:因為平常講話都會有動作
4. 演戲中配合著歌曲與韻文的元素讓學生很樂意學習
—Q:所以你們覺得自己編的劇本如果大家都很合作那會不會精彩?
—A:會
—Q:那兩個比較之下還是比較喜歡國王的新衣
—A:對
—Q: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A:惠:因為裡面有歌也有動作
5. 戲劇是結合了語言和動作
—Q:妳們希望還是有表演對不對可是為什麼要有表演?
—A:惠:如果遇到外國人的話不會講英語就可以比動作
—Q:所以不會講英文至少可以用動作來輔助對不對?
—A:對
6. 學生還無法做到完全創作的能力比較喜愛已編好的劇本(經九年一貫表演藝術課程的洗禮後,相信有可能改觀)
—Q:你們都喜歡國王的新衣阿!為什麼?
—A:彥明:比較精彩
—Q:那自己編的覺得不精彩是不是?
—A:彥明:因為有人不合作
—Q:所以你們覺得自己編的劇本如果大家都很合作那會不會精彩?
—A:會
7. 學生很樂意用戲劇教學方式並持續學習
—Q:噢!因為平常講話都會有動作所以兩個都要學!妳覺得呢?
—A:欣慧:因為現在英文都很實用
—Q:噢!因為英文都很實用所以兩個都要學!那妳呢?
—A:惠:跟那個(欣慧)一樣
—Q:如果說下學期恢復一樣就是只有講沒有動作沒有表演好不好?
—A:彥明:比較單調
8. 用戲劇上課可激發學生求知慾
—Q:那你們有沒有要補充的
—A:彥明:上課英文多教一點
—Q:那怎麼多教一點?建議
—A:彥明:就是一些單字一些句子教多一點因為有些句子有的都不會講
—Q:你的意思是多講幾次是不是?
—A:彥明:對
—Q:不要講太多樣東西可是要多講幾次多練習
—A:彥明:對
9. 演出過的學生希望能有再多的機會上台演戲,並不排斥在當中使用英語
—Q:對於上台表演這件事你們希望在教室李上台表演就好還是希望到外面表演?
—A:到外面
—Q:希望到外面的舉手?
—A:四人說:我
—Q:為什麼呢?
—A:蕭:在教室比較沒有人來看到外面比較有人會去欣賞
—蘇:在教室比較沒有緊張感到外面去就會有點興奮有點緊張
—張:在教室玩的時候空間很小不夠大演的時候又要排道具又很不方便所以到外面就好
—蔣:在外面演很光榮每次在教室演桌子都會撞到
—Q:那你們都很願意上台表演嗎?很願意的舉手看看
—A:四人舉
—Q:那如果上去的話要講英文會不會排斥?
—A:不會
10. 戲劇上課方式讓學生不只知識的學習更是肢體的開發
—Q:那我想問你們以前老師教的方式和這學期老師教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
—A:蕭:那個老師都叫我們乖乖地坐好然後一直唸課本而已比較安靜
—Q:所以妳比較喜歡那種方式?
—A:蕭:現在
—Q:你們這學期上我的課跟外面補習班上的課有什麼不同?
—A:怡文:妳上的比較活潑
—Q:怎麼樣比較活潑?
—A:都動來動去
11. 上課中配合著唱歌及動作讓學生覺得活潑許多
—Q:記不記得我們學期剛開始是用你們的課本,那時後上課和我後來所給你們的教材,不一樣的上課方式有什
———
麼不一樣?
—A:我們之前都是背一背,講一講
—Q:那後面的教材為什麼比較好?
—A:因為妳有一直給我們複習,讓我們了解可以一直唱
—Q:是不是有錄音帶反而比較活潑、有趣?
—A:沒錯
—Q:所以你們希望用原來的課本繼續上課還有用我的教材?
—A:用老師的教材
—Q:可以學到更多的唱歌、韻律對不對?
—A:對
—Q:那你們有信心下學期做的比這學期好?
—A:有
—Q:還想要表演一次對不對?
—A:對
—Q:過明星癮對不對?
—A:對
—Q:一人說一句感想,對這學期?
—A:佳惠:很HAPPY,很快樂
—怡文:很活潑
—一憲:很好玩
12. 學習興趣的提昇有助於學習效果
—Q:好那最後老師有沒有要補充什麼的?
—A:最後還是希望說能在學校繼續推展這樣一個戲劇式英語教學方式以我個人感受學生來說他的學習效果會比傳
——
統式的教學來的更好所以我希望能夠在學校繼續推展當然有是要其他譬如說在行政方面一些行政有教育機關
——
的經費輔助社區資源的輔助這樣我們在做活動比較容易推廣最重要的是小孩子學習英語興趣能夠提高學習英語
——
效果更好我都是朝這個方面來做
13. 可在混程度的班級中進行教學
—Q:所以洪老師覺得用這樣的戲劇式英語教學有沒有達到教育部的目標就是小朋友在快樂情況下學習英語然後開
——
口講英文
—A:有
—Q:所以至少達到基本要求?
—A:這樣基本要求應該是有達到因為這樣做那些程度比較不好的學生他也是有機會可以參與共同學習
—Q:因為目前國小最困擾的是程度好與程度剛開始的同學混在一起那老師比較頭痛不知道該怎麼教所以我們在
——
研究這方法是不是可以解決目前國小英語教學的問題
—A:這個方法目前是可行性的
—陳:OK!那謝謝你接受訪問
14. 學生學習後會自然地漸漸將英語運用在生活中
—Q:那他們下課會用英文說嗎?
—A:很少聽到
—Q:所以還沒有用英文說話的習慣
—A:但在寫家庭聯絡簿會用簡單的英語
—與黃老師(鼎金國小)的一段訪談
—他發現:1.下課間,小朋友會用英語交談,比以前敢開回說英語,更常開口
—說英語,使用英語的頻率比以前高(這點是導師較能發現的)
15. 戲劇多樣性教學符合了多元化教育理念
—Q:(鼎金國小)校長剛才提到的多元化是什麼意思?
—A:可以從遊戲或歌謠也許可在戲劇中做穿插,因為我知道陳教授主要是戲劇教學法。那可以多樣性。
—Q:那請問(福東國小)校長我們這次跟教育局合作那你的觀察有沒有那些感想這樣子
—A:現在的教學比較活潑比較多元化一直期望我們老師在教學上能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也期望我們的學生學習能
——
夠多元化學習這樣在教與學上都會比較輕鬆愉快尤其英語教學英語學習我們不希望在國小階段造成學生心理上
——
的負荷好像是增加一種功課而且以前在國中所受的挫折提早延續到小學也是希望學生都能夠很有興趣學習英語
——
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
16. 吳老師(觀察員-鼎金國小原班英語老師)的電話訪
—Q:一學期來的感想
—A:很多班的小朋友都在訊問為何只有五年七班有英語戲劇表演而他們班卻沒有,這打破我的一個刻板印像:高
——
年級(五、六年級)不愛表演,
總感想
——在這次的研究過程中,我感受到要認清事實,以國小五、六年級每週一節四十分鐘,英語要學到非常好是有困難的,而國民小學的英語教學並非訓練學生非常會英語而是對英語不害怕敢開口即可。這才是國民基教育,教育是較重要的,不討厭英語其實就功德無量了。原本想第二階段讓小朋友自己創作劇本,但如此是在測試他們的戲劇創作力還是語言的使用能力呢?也許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帶領較易入門。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並非要教他們很會講英語,而是讓他們不害怕,不討厭英語如此就可以了。至於大量的語言環境是對學生好的,但是是怎樣的語言環境呢?是不斷的機械式演練(drill)或是給一個類似真實生活的情境,訓練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反應呢?因此,應該不斷練習溝通,而不是不斷練習機械式演練。戲劇是可以幫你在很少的詞彙中,表達的很好。而非現在普遍的英語教學法中,給你一大堆的詞彙,但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時,卻一籌莫展,無法直接反應過來。
結論
——應用戲劇於國小英語教育是符合教育部九年一貫的精神--給孩子一個快樂學習外語能力的空間,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施王惠,朱美惠
1999)戲劇教學法的特色在於它的溝通式教學,強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其中不外乎包涵了基本教材的練習,結合歌曲與韻文上的帶動,讓許多小朋友感受到充滿活力的上課方式,期末以學生共同自創的劇本呈現學習成果是最令小朋友所興奮的。
——就因為符合了小朋友的表演慾以及好奇心,我們將它實際帶入三所國民小學-鼎金、漢民、福東,研究它對程度混合班級的影響與成效。體驗過戲劇教學法的學生都會被有變化的上課內容,尤其是配合表演演出的學習方式所吸引。在程度不齊的狀況下,學童各自展現自己的所能,各有自己一片天空去努力成長,所以是全人的教育。
——在坪頂國小的研究案中,我以劇場做戲方式帶入,結果我不滿意英語教學的不明確性本階段我從學期開始就以學校教科書為教材,以戲劇方法帶入日常教學,期末以課本句型演出小短劇,但仍不滿意呈現之小品。下一階段我將以說故事開場告知期末將演出,並得加入本學期用所學之單字、句型。以此故事貫穿整學期,以期末演出為一整體規劃(project)為導向。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李宗月(1999)。運用合作學習於戲劇教學中--吳興國小教學現況,敦煌英語教學雜誌。1999,22期,頁28∼30。
胡寶林,(1994)。 戲劇與行為表現力。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施玉惠、朱美惠 (1999)。 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 7卷2期,頁1-5。
孫澈,(1977)。 國小戲劇教材語教學。 台北:正中書局。
陳淳麗,(1999)。 國小英語師資訓練手冊。 台北:師德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張逸帆,(1999)。 戲劇在國中國小英語課堂中的使用。 陳秋蘭,廖美玲編。嶄新而實用的英語教學-國小國中英語教
——
學指引。 台北:敦煌書局。
張曉華,(1996)。 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 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英文部分
Butterfield, Tony. (1989). Drama through language through drama. Oxon: Kemble
Press
Maley, Alan, Alan Duff. (1978). Drama techniques in langu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P.
Phillips, Diane, Sarah Burwood, Helen Dunford. (1999). Projects with young
learners. New York:Oxford.
Phillips, Sarah. (1999). Drama with childre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Stephen M. (1984) The theater arts and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s.
Reading: Addison-Wesley.
Somers, John. (1994). Drama in the curriculum. London: Cassell.
Wessels, Charlyn. (1987). Drama. Oxford: Oxford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