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91年8月2日綜合座談
發言人:小林 志郎、John Somers、Nellie McCaslin、張曉華、陳仁富、林玫君
題目:戲劇、劇場、教學與教育的國際對話
主持人:朱 俐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
朱 俐教授:各位貴賓,現在是我們壓軸的最後一場,是一個開放性的台上與台下的互動時間。因為時間非常的寶貴,所以
我現在請台上右邊的第一位學者貴賓,依序的請他們發表一段談話,來總結這三天的研討心得。然後開放問答
時間,每一位發問者可以有三到五分鐘的發問時間,三分鐘後響鈴一次,而後每一分鐘響鈴一次,到第五分鐘
時,就請您結束發問。請各位把握時間,現在我們請陳仁富教授發表結論。
陳仁富教授: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希望各位不要受我得影響。事實上,我現在是充滿希望的,因為透過這次的研習,透過
John Somers在演講裡面提到的,戲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例如:進入到虛幻世界的架構,以及剛剛林玫君老
師所提到的三個統整的架構,我想我有足夠的理論支持我繼續走下去。很重要的是,在我的文章中,提到過
一句話,「戲劇老師非常的辛苦,比一般的老師辛苦」。可是,真的,你從學生熱情得參與的那種情緒,跟
他的參與戲劇之後的那種微笑與滿足的感覺,那真的是一種很大的回饋,值得我們投入心力再去嘗試。所以
我可以肯定的是,明年我再來的時候,我真的會是一個充滿自信的,而且非常非常,我覺得我會繼續做下去
的。雖然,我們煩惱很多,比如說:我還是覺得每一位老師,其實還是可以將幾個活動放在口袋裡,就是包
括從我介紹的戲劇遊戲之旅活動,這樣的小東西,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就跟每一個老師,有準備幾各小笑
話,或小的變魔術,在教學上,我想還是很有用的。我也鼓勵老師多嘗試去做。即興表演,就跟剛剛林玫君
老師介紹的,這樣的一個方式,多去嘗試。越嘗試,冒越大的險,就會有越大的領會,希望明年還有機會的
話,能夠看到各位,然後我們可以聚會在這裡做交流。謝謝!
朱 俐教授:我要說,辦這樣的表演藝術教學教法研習營,跟戲劇教育工作坊,我覺得從我一個從事戲劇教育30多年的人來
講的話,實在是責無旁貸。所以,這一次聽說教育部,把戲劇教育納入到國中國小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裡的
消息後,我非常的振奮,就像張主任說過:「沒有一件事情比學戲劇或看戲劇更令人快樂的」。各位不覺得人
生非常苦悶嗎?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最近的兩年,自殺率頻頻升高,不久之前,還有什麼人跳樓,這
些事情發生,我想如果他們是從事戲劇活動,而且還懂得創作性戲劇的話,他知道如何去淨化心靈,提升性情
的話,我相信他不至於走到這樣的一個絕境。我辦理這樣的戲劇營,我相信還是有些疏失,我很感謝在這之前
有一些開路先鋒,像張曉華老師、陳仁富老師、楊萬運老師,還有一批像郭承威老師,他們在教育部大力的呼
籲,然後才把戲劇併入到國中國小的教科書裡面去,非常感謝他們,所以他們是開路先鋒。然後我在後面當後
衛,我覺得這是一件責無旁貸。而且,我非常的樂在其中辦這個研習營,完全是因為各位老師,您有這樣的需
要。我覺得你們才是最最重要的人,因為你們站在第一線,如果你們不去推廣?如果你們不把這麼有趣的歡樂
,有益人生的一種戲劇教育交給我們的小朋友?甚至扭轉整個社會的風氣,我覺得說這樣的火種,應該讓我們
來點,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戲劇專門的學校,擁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各位老師,你們都是一顆正在燃燒的火種
,我常常覺得戲劇教育是一個最有意義的工作,那麼在第一線的老師是最神聖,而且是最耐清寒,又能夠棄之
不捨的一個清高的工作。就像我們看到Nellie McCaslin這樣的一位老師,她在紐約教書,我相信他的桃李也是滿
門,大概有上千人,在這有這麼多的老師,不遠千里而來,去到紐約,成為她的入門弟子,然後學來之後,到
臺灣推廣。所以,一個老師,一個認真而且有能力的老師,她的影響力是非常的大的。這個火種點燃之後,她
的學生散播到全世界,然後到每一個地方,都燃起一把火,然後今天張老師、楊萬運老師、陳老師,他們在這
裡又開始把這些火,薪傳下去到各位的手上。各位老師,你們不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前途,而且非
常偉大的一件事業嗎?所以我會繼續做下去的。謝謝,接下來,我們請小林校長發表。
小林 志郎教授:我在這裡有一個非常愉快的經驗,去年三月我到臺灣來做一項研究,來研究我們藝術教育的改革,但是在
事實上,我們發現並沒有一定的答案,在我們的藝術教育裡面,什麼是該做?什麼事是不該做的?這就是
我們為什麼要一再地開研討會,一再地要辦研習的原因。就是我們要探討,這些答案到底是什麼?我常常
會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其實是很好的事情,我在這次的研習營與這些演講者的身上,得到很多很好的經驗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日本與台灣,都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我想你可以用任何你覺得很好的點子,去作這
種戲劇的教學。在一個小國家裡面,要推行教育改革是很快的。所以回到學校之後,你就去作你想作的事
情,去創造你自己的課程,這是你最好的辦法。所以年復一年的作,你就會累積更多的經驗,但是你要相
信你擁有最好的的想法,來開發最好的教育方法。謝謝。
Nellie McCaslin教授:我本來以為我可以聽得很清楚,創作性戲劇的定義,這的確是一個即興的表演。原來這創作性戲劇,
是要有劇本的戲劇不同,是要將他分開是不一樣的。其實在美國當初是被反對的:他們認為小孩子學
習,怎麼可以他隨便來發展,應該是要有劇本,一步一步的學習中的台詞,去作排演。創作性戲劇最
大的不同,就是不要有劇本,就是用即興創作的方式來進行的,而這在初期是受到美國人的反對。因
為如果「說」「演」的很長,然後又這麼多的台詞,對小朋友而言是沒有辦法去作這樣的事。所以說
用即興的方式,讓他們去發展出自己的對話,以代替那種需要去背頌台詞的表演,所以這就是為什麼
要即興表演的原因。其實我們不斷的做即興創作,他有很多的形式不只是用在創作性戲劇裡面,其實
T.I.E. D.I.E.有關戲劇教學都用到即興創作。它的模式其實是蠻多的。我花點時間跟各位談一下:一般
人不太會去分類你是戲劇或是劇場,其實你從任何的戲劇學習,發展到變成一個正式演出也好,其實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裡面學習的過程,他這裡面的內涵你學的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堅持我就是要以劇場為主,其實你去作這樣子的分辨是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你作了什
麼?我要講的是去年六月我在一個叫虹橋劇場(Rainbow Bridge)作的一個社區的劇場表演,拿來跟大家
作一個分享。在這個虹橋劇場所做的表演叫「在翼幕等待」(Waiting at the Wing),她在裡面也擔任演出
,在雜誌當中有登出她的照片,我在那個劇場中演出,演一個失智的老人,我必須要研究自己的角色
,還有跟其他角色的關係來發展出這個劇本。這個角色從這裡出發跟誰有關係,然後又跟別人發生了
什麼關係,然後你又從這裡得回到些什麼東西?那麼在這裡面又有一些聯繫跟發展,學習這樣的一種
情況,這個是在一個養老院的一個劇本內容,這個地方是給一個退休的女演員,一個屬於退休人員的
家。所以,在準備角色的時候,就去拜訪了這樣的一個養老院,為了演出這個角色,就不得不去作一
些訪問,去作一些旅行,去實際的了解那些情況,去親身經歷和研究,並且還要閱讀一些書籍。我們
雖然採取不一樣的步驟,但是都是要達到一個目標,就是戲劇演出的情況。所以,有關於詞彙上面的
運用,我們了解它就可以了,我們只要能夠把這些事情去做到,這個才是重要的部分。謝謝!
張曉華教授:我們常常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那我現在要來講,學戲劇的孩子也不會變壞。因為我們過去,太多
的音樂教育了,音樂教育證明,我們的孩子的確有了人文素養,你看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哪一個不是氣質
高雅,這就是音樂教育培養出音樂家的高雅氣質。可是,戲劇在我們的整個教育體制還沒有出現,所以,學
戲劇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將來也會出現。因為學戲劇的孩子們,更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更
了解自己的角色地位在哪裡?在什麼情境?在什麼心境?在什麼環境?在什麼對象?他會知道怎麼作?怎麼
說?從戲劇的學習裡面,戲劇的學習會讓我們的孩子行為舉止,跟他內在心理的調適,都會有一個更適當的
定位。我個人所教「戲劇治療」這門課,John Somers老師說作戲劇治療,必須要有執照,否則是很危險的。
我沒有執照,我只有在N.Y.U.修過課。我今天來教戲劇治療這門課,其實我從教學中也得到很多學習。也就
是角色定位的學習與認知,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表演,我常講一句話:沒有人能表演你自己更像你自己
。你在整個社會,整個人群裡面,你是不是把你自己表演成一個非常合於自己理想的角色?我想每一個人一
生中,都再作這種努力,而你自己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呢?你的定位是不是適當呢?其實我們常常
再作自我的反省,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有適應環境作最佳表演的能力。戲劇治療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更有一
種存在感與勝任感。我們把這種學習,讓我們的學生也去經歷的話,各位想想看,我們在戲劇中,我們會發
覺戲劇幫助我們的釋放、省思、與應用。
其實戲劇教育的最終的目標。就是一個全人教育的目標,全人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就是「人格的成長」
。人格的成長,說起來並不僅止於在當學生的時候,去學習而已。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因為在你的
生命中,你的角色,將會隨著你的年齡成長,你的環境改變,你會不斷的再調整你的角色,你會因應情況作
不同的角色扮演。今天,我還沒有成長,所以我扮演的角色是孩子,是學生,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
可是,過了二三十年以後,我會扮演爸爸、媽媽,可是再過了二三十年以後,我會扮演公公、爺爺、奶奶。
各位你想想看,你的角色在你真實的人生當中,不是常在變換嗎?換句話說,戲劇的學習,讓我們在一生當
中,事實上,是從來沒有間斷過的。而這種學習在我們的教育裡面,過去都沒有放進去。我覺得非常可惜,
也許是因為我學了戲劇教育以後,讓我更體認到,作為一個人,他在戲劇虛擬的環境中也好,真實情況也好
,或在不斷交叉環境也好,事實上,這種學習,是讓我們讓他怎麼樣更有條理,更有秩序,更有學理的學習
。讓我們能扮演好人生中更好的角色。我想這是每一位老師,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去當人家的朋友,都有這
樣的一個能力,這樣一種幫助別人的希望。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我們更能夠用同理心,跟整
個我們的社會,就像今天所說的宇宙觀,到處都有友誼,到處都有愛心,你就可以走遍天下。我想戲劇學習
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應該就在這裡。所以我用原來的那一句話,來作一個結論。「學戲劇的孩子不會變壞」
。謝謝!
John Somers教授:在一個條件下,我要開始我的演講,陳老師不要幫我翻譯。(哈哈笑)。我很高興在這裡,看到大家對於戲
劇的熱情,還有了解。我也希望大家了解,你們老師是在社會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不只是被大家受到
尊重,我從我的旅館電視中,看到的不是關於老師或教育的節目,反而看到的是其他商業的節目,我覺
得很可惜,因為這也反映出我們整個社會,不了解老師如何辛勤的在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樣在這
次的研討會中得到一些靈感。像我在你們這個年紀,去參加研討會的時候,過兩三週之後就全忘光了。
原因是當你人在這裡的時候,你會受到周遭人的影響,變的非常的興奮熱烈參與。當你回到真實世界中
,你很難將這股熱情,這樣的視野,存在你的心中。如果你覺得戲劇重要的話,你必須讓戲劇一直活著
。所以,要讓戲劇繼續存在你的教學之中的話,你必須互相找到能支持的伙伴。所以在週三的時候,曾
經談到在台灣的老師們,大家或許能有個交流,大家相互談論戲劇的教材教法,戲劇的教學或者是寶貴
的經驗。我給大家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如果你從未做過戲劇的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小而簡。如果
你回到教室之後,把所有的桌椅推開說,我要開始作兩個小時的戲劇活動,這就是一個致命的毒藥。因
為你必須去學習,孩子們一些行為的現象跟反應。老師在戲劇教學中的角色,跟平常扮演的角色是不一
樣的。傳統的角色是知識在那裡,老師在中間,接著是學生。所有的知識,都是透過老師傳授給孩子。
在這裡影射的是,老師有智慧,孩子是無知的。事實上在很多學校裡,老師是掌握知識的權威。我知道
,學生不知道,但是在戲劇當中不只改變孩子,你的角色也改變了。在戲劇當中,它是一個三角形的關
係,孩子跟老師,老師跟知識關係,知識跟孩子的關係是一個民主的關係。有時候老師很重要,有時候
不重要,有時候孩子很重要,因為他有跟知識接觸的機會。而在這一個非常興奮的互動當中,老師們有
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扮演。除非你能了解到這個平行的三角的民主式關係,你如果還是用比較傳統權威式
的老師角色介入的話,那你會發現孩子不會採用一個主動的方式來參與。如果你把老師的權威拿開,孩
子會不了解一個這樣的狀況,那你又會有另外一個混亂的局面,孩子就會失控,老師就會嚇阻,這樣權
威就又會回來了。這種關係非常重要,你也有必要要了解這樣的一個關係。在座的大家還有我深信,戲
劇決不是只有娛樂的一種,事實上他最重要的是連結到,身為「人」的重要性。在週三的時候,我提到
我們一直被一些敘述式或故事圍繞著,但是在這兩週間,我看著電視節目,我從1978年開始放棄不看電
視了。我只有在一種狀況下覺得戲劇合我的心意,就是我們能夠挖掘到表層之下,深層對人類的意義。
這的確是不容易發生,但是你如果做到的話,你會覺得那是非常令人振奮。不僅只是孩子在他的人生探
索,老師也是一樣。當一個老師你不能沒有興趣,一直在教戲劇的活動,你要對人的部分有興趣。當這
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讓你一直想要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也是我工作四十餘年,樂此不疲的原因。開
始的時候先作一些小的,慢慢的,在基於這樣的一個小小的開始往上作,你會投注一生的努力。謝謝。
Nellie McCaslin教授:我現在要提一下有關於我參加AATE的會議情況,剛剛談到,老師在教學的生涯裡面,其實並不是有很
好的收入,但是在我們的會議裡面,也有老師有提到說,沒有預算沒有經費,很多問題都會牽涉到沒
有錢的問題,事實上是全世界的問題,並非僅止於這裡發生,所以我拿AATE(美國戲劇與教育聯盟
)America Alliance for Theatre and Education,的這個例子來作一個說明。他們全部都是有志一同的的教師、
學者、劇場工作者共同集合聚會,以研討會、演出等活動共聚一堂發展出有效率有成績的團體,成果
十分豐富。
陳永菁老師:許多老師都認為薪水不夠,但就算給兩倍的薪水,也不見得會有比較好的老師,所以老師一直認為要多一些
的薪水,問題就算如此,真的就會有比較好的老師嗎?Mc Caslin問John,John也同意,可是他給了一個很詭異
的表情。
Nellie McCaslin教授:有一個女孩說一個故事,說她從19歲開始教書,但是它並有有受過什麼訓練,在第一天教學中,他感到
非常沮喪,告訴她媽媽說:「她要放棄」。媽媽說:「難道沒有學校了嗎?為什麼要放棄?」她說:
「對!沒錯!就算明天還有學校,我也不會在那個學校」。她有一個很智慧的母親,告訴她這麼多。
媽媽說:「你記不記得小時候聽過兩隻青蛙的故事?你記不記得這兩隻小青蛙掉到一堆奶油裡面,他
們在那邊掙扎掙扎沒有辦法跑出來,拒絕掙扎的就淹死了,另外一隻一直掙扎,就把固態奶油化成液
體奶油,跳走了」她媽媽就說:青蛙因為一直在試,所以試出不同的東西,而你卻期待在太短時間之
內得到你要的。所以繼續不斷努力到底,你就會打出奶油來了。謝謝。
林玫君教授:剛才幾位教授在談的時候,使我有一種想法,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讀到禪詩,青少年的時候不懂事,然後見
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只是把它隱喻到我們目前戲劇教育的狀況,將來在接觸的時候,我今天學到D.I.E.是什麼
?明天T.I.E.是什麼?,創造性戲劇是什麼?好多好多感覺上,吸收了好多的流派,然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然後當你在開始運用,或者是年紀漸長,參加一些不同的研討會研習的時候,你就會更加的迷惑,越來越不
知道到底是要用什麼方式,對不同的年齡對象,以及不同的場地又該如何發揮,有好多的疑問,到後來就見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剛剛不管是Nellie McCaslin教授或是John Somers教授提到的,不管是什麼名詞,到
最後都是一樣的,都是要達到某種境界,大師級的講話都是如此;也就是說:他們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了。所以他們看得很清楚,但是,我想在座的老師,還是聽的有一點模糊,在整個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模糊
。他們已經到有一些境界,每一個人的境界跟階段都不一樣,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說,我相當贊成剛剛John
Somers教授所提到的,不管是在學界的老師,在劇場的工作伙伴,或是在第一線的老師,大家一定要保持我
們的聯繫,什麼樣的方式,具體的像或者這樣的一個研討會,有一個E-MAIL。事實上像A.A.T.E.就是美國不斷
的在講到,他們有一個這樣的年會,他們也是經過多少年來,幼稚園老師有一組,國小老師有一組,國中也
是,劇場工作人員也是,有各種各式各樣,現在又多一種多元文化的團體,我們老師現在E-MAIL很方便嗎!
我們一定要組織一個支持的團體,然後再結合教育師學會等等,大家要彼此支持聯絡,我想這樣戲劇教育,
在台灣才能夠走的穩走的更長更遠。謝謝。
問題討論
問:聽過陳老師的演講之後,我想我本身並不是科班教育或戲劇的出身,但是偶然之中,進入到特教領域,在這11年當中
,從80年開始接觸兒童戲劇,大約六、七年時間接觸特殊教育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學理背景,從這三天中我獲得很多啟
發,也讓我有很多的刺激,同時我也很感謝張曉華老師,幫助我許多,那我主要是想跟各位分享只要願意作沒有什麼
不可能,只要願意一點一點的實踐,終會達成目標,謝謝!
問:我跟大家都一樣覺得收穫很多,我想請教各位的是,從各位發表的論文,我們很想了解,現在在九年一貫的課程當中
,音樂還有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基本上是希望整合在一起,不知道說從各位發表當中,認為音樂是擔任什麼樣的一
個角色?如何把音樂融入戲劇教育當中?這是我想了解的。謝謝!
張曉華教授:我任教「兒童劇場」這門課,音樂在兒童劇場中無可否認的具有重要地位。當我問到我的學生,音樂在戲劇
中的地位如何時,很多同學答不上來,有多會認為是背景音樂吧!是陪襯用的,事實上他有三個重要的地位
,除了作背景之外,作背景最主要的是一個氣氛,描寫一個情境或心境感覺等等,第二是,人物內心的感受
心境?藉由歌唱來強調一個人,在那個情況中內在的情境,強化人物角色的表現。三是推動劇情的發展,我
們常看到,當一個人唱歌完或情境的音樂後的影響,於是他們就產生更大的力量,決定要做另一件事。於是
劇情就被推展往前進。這個就是音樂在戲劇中最基本的三個作用,而這三個作用如何使用?我們在作課程統
整的時候,音樂的主題,跟表現性,往往都可以把它發展成劇情裡面成為一個動力,讓他往前發展,那麼就
可以從音樂開始出發,讓戲劇發展下去。這就是我們在課程設計用這樣的模式去跟音樂的統整,換句話說,
它是一種程序的統整,這是我所用的一種方式,謝謝。
Nellie McCaslin教授:音樂不但可以刺激劇情的發展,事實上它還可以做成其中一個片段,這個片段都是音樂,事實上,在
其他的戲劇都可以看到。
問:有幾點我想說的,第一我本身是戲劇出身,那剛好我又考上英語師資班,因此我剛好跨於劇場跟教育兩者之間,我想
針對林玫君教授的三個分類來說,其實劇場跟戲劇已經存在我們小學教科書裡面,第一個Learning About Drama,其實在
國語科的教學裡面,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一個單元是劇本的形式。其實在這樣的課程中間,老師就必須去教導學生,有
關於舞台解釋、情緒詞的運用,其實在課本中間就有教到,所以它已經存在的。第二個是Learning About Self Through
Drama就是人格教育有關個人的部分,其實在倫理教學裡面,或者是擔任導師工作,都會知道必須教導小朋友一些該遵
守的社會規範,所以這些東西都在我們的課程裡面。在道德課本上,當然都會舉很多的例子,只是我們沒有把它具體
化,用話劇的形式來呈現出,他也已經存在了。第三個是Learning Through Drama,也是,如果拿到劇本,我相信很多老
師,會讓小朋友來把角色呈現出來,在這過程當中,會讓小朋友學到生字、詞語還有整個劇本要傳達的情意。所以是
Learning Through Drama。
我們今天只是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沒有辦法很專業的把這些活動帶進來,所以從今天就可以開始作,可是我也
要提出我自己在作時碰到的問題,第一是我們在作這些戲劇活動,其實劇場會讓我們學到一些社會化的東西,讓我們
更認識自己,可是這些人格教育的東西,目標沒有那麼明確,所以小朋友是否能內化去學到這些東西?像劉純芬老師
,昨天他帶給我們一些教案的東西,我們都覺得非常的棒,所以下課我們都衝上去看。但他說有一個困境就是沒有辦
法把這些東西發表成論文,因為他沒有一個實際的評量目標,小朋友有沒有真的把它內化到心理面,有沒有真的養成
人格實在很難界定,雖然戲劇真的很吸引人,在座的老師和學者都很了解,可是台灣的家長都不了解,所以除了老師
受訓外,家長也需要受訓。舉個例子來說,去年我們辦過藝術家駐校的活動,小朋友回去會被家長詢問,今天學了什
麼?但是小朋友的回答不會那麼具體,我們的家長就會質疑老師教了什麼東西,他也不會去觀察一段時日後,小朋友
的肢體是不是會比較用肢體去表達他的感覺,因此我覺得家長需要受教育的部分,家長會去質疑老師,久而久之老師
就會退回原來的教學模式。第三是時數分配的問題,九年一貫至藝術人文領域,雖然把藝術囊括進來,但是時數並沒
有很確切的分配,以我們學校體制內的老師,他們都比較專長於音樂美勞,所以舞蹈還有表演藝術常常是被犧牲掉的
,我就覺得非常可惜。
因此,我有三個淺見,第一針對時數問題,如果要將這些東西囊括進來的話,可能要規訂戲劇的部分是要多長的
時數,舞蹈部分要幾節課,否則很容易被犧牲掉,第二是無論是文化局或教育局,能有一個公營單位,讓劇場的人士
來經營,補充我剛剛說的小學老師所受的訓練一定是不夠的,一定需要劇場的專業人士介入,我們小學老師能作的部
分,就是一些Game來作D.I.E.的部分,可是政府單位當局仍是需要出來,一方面擔任審核的工作,告訴大家,那些劇場
是真的有能力來擔任此項工作,那同時也作分配的工作,因為如果不從上面來的話,那真的很難,那這樣做也比較公
平。第三是老師組成團隊來作D.I.E.的部分,例如:康軒版的國語課,就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文化之旅的單元,那個部分
就很是合作D.I.E.的部分,因為我們今天就像單槍匹馬來到這邊,回去之後便覺得很孤獨,雖然回去仍可以保持聯絡,
但久而久之還是容易疏遠,是否有什麼管道,可以讓大家一起分享教案或意見的管道,那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會比較實
際,謝謝。
朱 俐教授:我有一個建議,如果您們怕回去之後覺得孤單,或忘了這次的會議內容,你們可以先成立一個師生的劇團,那
怕人不多,也沒關係,讓熱情持續下去。
陳仁富教授:我最近指導我的學生作了一項調查研究。那在南部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高社社經濟地位的家長來說,如果他
走過這一段,也許覺得人生不一定要這樣。但對於鄉下得家長父母來說,他看到那些高收入的人,更覺得他
的孩子要努力工作,所以他才有可能不要像他那麼的辛苦,所以你如果讓他覺得戲劇只是好玩並沒有很大的
吸引力。因為,對他而言,他希望他的孩子加強一些基本的能力。所以怎麼讓戲劇跟學習結合,說服家長樂
於子女接受戲劇。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我們的調查非常令我訝異的是,小學老師在南部最少做的就
是戲劇欣賞,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的資源,也沒有任何的戲劇資料提供給他,我非常希望在座或是教育局,能
夠讓一些好的劇團表演,把它做成欣賞。當然,劇場是不一樣的,劇場的東西就是要在劇場看。可是,我覺
得有的時候,還是要有彈性,係BBC也拍出很好劇場的東西。因為對山上的孩子來講,我們就幾個劇團,怎
麼可能到每個學校去演出?,所以欣賞對老師來講,是他們最樂意做的,也是最容易作的,甚至在vcd裡面,
指導老師看完之後,可以跟孩子討論包括一些劇場認識跟欣賞的部分,我覺得是很容易作的應該要作的,這
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謝謝!
John Somers教授:剛才這位老師提到的,我們九年一貫藝術人文裡面,把音樂、舞蹈、視覺藝術、戲劇融合在一起的課程,
在70年代的英國是非常的盛行,就是把這幾樣藝術活動放在一起,可能會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
是並不如他們所料的有驚奇的發生。而且政府還精打細算,原本四科四個時間,可以融合在一個時間完
成,而且這會有一個政治因素潛藏於其中,就是視覺藝術或音樂的老師,會認為是戲劇老師的奴隸,我
想他們很不高興被這樣運用進去。慢慢的人們開始了解到,每一種藝術,都有他特殊的專業語言,都必
須要學習,把他們放在一起,並沒有什麼助益,反而妨礙了他們的發展。所以,雖然我們嘗試著要把它
統整聯合起來,但後來看到它的不一樣的特色就逐步又放棄了,但是我們同時也要了解到,每一項的藝
術教育,本身有它特別的本質與意義,不容易被這樣混在一起,謝謝!
朱 俐教授:藝術最早從希臘兩千五百以前,戲劇本來就是統整性而音樂始終是在劇場裡面占一個最重要的元素。除了文學
的內涵以外,希臘戲劇裡面有合唱隊,要在裡面載歌載舞,配合演員的對話完成一場戲。所以,他整個場景是
非常活潑,而且充滿動人的情調,音樂是最能感染人的情緒的。就中國的傳統戲曲來講,不論京劇、崑曲、歌
仔戲也好,都是要用唱的,我們叫戲曲,所以音樂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音樂不是戲劇的奴隸,應是非常重要的
伙伴,謝謝。
問:我是馬來西亞人,一年半以前在九歌兒童劇團學習,大概兩年多,幫助我打開了兒童戲劇的一扇門,後來我回去馬來
西亞成立了第一個華人的兒童劇場。我覺得在台灣的兒童很幸福,因為他們有很多表演藝術的地方可以去欣賞,在台
灣的老師也很幸福,而且素質也很高。我覺得馬來西亞的教育要加油,因為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的孩子。這幾天
我感到很幸福,因我聽到很多老師的分享,我覺得我們是要去分享,將我們所會的帶去給孩子。我發現當中的老師有
一些特質,一是熱情,每一位的熱情所散發的方式是不同的,而且他們相信他們的東西是好的,是可以幫助我們的孩
子的,因為我們當中有愛,我心中有很多的感動,謝謝大家!
朱 俐教授: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楊萬運院長,全程的參與。也要非常感謝本系的張曉華老師,將這麼好的理念與活動推廣
出去,謝謝各位的參與。
座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