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族(雅美族)稱自己所居住的蘭嶼島為「人之島」,族人主要依賴捕魚為生,每年三月至十月飛魚季節,配合魚撈工作,舉行飛魚祭典禮和新船下水禮。
達悟族(雅美族)居住於距離臺東四十九海浬外的蘭嶼(Botel
Tobago,亦稱紅頭嶼)島上,目前人口數約五千多人,是臺灣南島語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至於雅美族這個稱呼,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在一百年前命名的,雅美人則自稱達悟族,並稱呼蘭嶼島為人之島。島上有六個村落(ili ):紅頭(Imourud)、漁人(Iratai)、椰油(Yayu)、朗島(Iraralai)、東清(Irarumilk)以及野銀(Ivarinu)。達悟人(雅美族)的社會組織特色為父系世系群,也就是主張父系傳承,而相同祖先的父系親屬緊密連結之社會型態。在此之外,達悟族(雅美族)人並無明顯的社會階層或頭目制度,但由於達悟族(雅美族)人強烈依賴捕魚所發展出來的文化體系,男性另外組成以大船為中心的「船組」(kakavay ),強化了父系世系群的經濟功能。
達悟族(雅美族)人居住在一個四面環海的世界,是一個典型的海洋生態社會,一年的作息與飛魚汎期有著密切的關係。達悟族(雅美族)人根據生物生態的習性與洋流的循環制定一套歷法,訂立許多禁忌以規範達悟人的魚區、捕魚時間和捕魚方式,這套知識文化可說是達悟人與海洋為伍累積經驗與智慧得到的民族生態學。一年中大抵而言春季是捕魚季節、夏秋是農業季節,而秋冬季則是製造與休閒的季節。以飛魚汎期為中心,一年之中從二月底到十月中為止,按著節期準備、出海捕魚、分食、收藏等一連串的行事,因此可以說,飛魚的生產、分配與消費之反映達悟人的集體生活,整個的飛魚的捕撈工作具有相當的儀式性;達悟(雅美族)人與海洋緊密連結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在相關的祭儀活動,特別是新船下水禮和飛魚祭慶典;族人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亦極為豐富,在建造及雕刻拼板舟、打造銀器、捏製陶器、製作泥偶等方面,都有極出色的表現。漁撈是達悟族(雅美族)男子最重要的生計活動。他們因而發展出相當進步的造船技術。族人認為船是男子的身體,造船是神聖的使命,是生命的一部分。擁有船就表示擁有了海,擁有了天空,也擁有了男子的勇氣。造船,對達悟族(雅美族)而言,是神聖與美的結晶。
新船下水禮的過程:
1. 採芋頭
2. 邀請客人
3. 堆芋頭
4. 接待客人
5. 分配禮肉禮芋
6. 拋船儀式
7. 試航
新船下水禮
新船下水分為一般小船下水禮和雕刻的十人大船下水禮,後者的過程特別受到達悟族人的重視。通常造大船的決定是在前一年就已經達成共識,可能是因為船已經老舊,或船組升級等等。
一但決定造大船,船組就必須仔細計畫必分工,包括:木料的搜尋、船體的製作、船身的雕刻所需的人力等等,當然整個過程充滿禁忌與謹慎,因為造船成功與否將影響船組的生活。
新船造好後,更必須擇吉日下水,以謀求未來船的平安與豐收。新船下水禮的過程包括:採芋頭、邀請客人、堆芋頭、接待客人、分配禮肉禮芋、拋船儀式與試航。其中拋船儀式是最關鍵的場面。
拋船是由參加禮儀的男性按年齡分組,從年齡高的那一組開始輪流抬船到海邊,僅穿丁字庫的抬船者們握拳輪番向船迫近,將船身繞幾圈後拋向空中,船員們也加入,直到新船抬到海邊;船主夫婦與船員都穿著禮服與貴重的首飾,場面十分盛大。
達悟族(雅美族)的歌樂在曲式、旋律法、音階大多只有一、二個,因此隨歌詞的改變可以形成各類的歌。
歌樂為達悟族(雅美族)人極重要的一項生活元素,與他們的社會組織、宗教意識、工作生活、風俗習慣及傳統語言都有密切的關聯。歌,達悟語叫 ano ' od,唱歌叫 miyanoano '
od。但另外有 rara ' od 一詞,有祈願祭祀之意,也有歌的行為。Ano ' od 通常指的是二音或三音組織的一般性歌樂。rara ' od
則指的是音域大、音組織變化多的古老且嚴肅的敘述或祭文性的歌。由此可以看出達悟族(雅美族)將歌樂分為 1. 一般生活類,例如「搖籃歌」、「撿柴歌」、「思念歌」;2.
勞動儀式類,例如「主屋落成歌」、「大船下水典禮歌」;3.
舞蹈遊戲類,例如「頭髮舞」、「圓圈舞」等。其音樂特徵是異音唱法的歌樂。其曲式、旋律法、音階大多只有一、二個,所以,隨歌詞的改變,可以形成各類的歌;歌的內容並不拘於特定的歌詞。
其歌曲種類大致如下:
工作歌與捕漁歌、收割小米歌
三者之唱法相同,每一小節的拍子相當長,完全看個人的肺活量來決定拍子的長短。達悟族(雅美族)人會在從事這些工作時哼唱歌曲,除了藉由歌唱的方式舒緩個人在工作上的壓力與辛勞之外,也可藉來復習一些漸漸淡忘的歌曲,但最主要是運用歌唱的方式,祈求上蒼在工作中能夠得以順利進行,讓工作早日完工。每年國曆的五月亦是小米豐收的季節,也是飛漁季,因此,在收割的工作中,祈求上蒼能夠曾加今年的小米收穫,俾能配合飛漁的豐收來辦理部落的豐收節,一般來說,在雅美族的社會之中能夠帶領部落辦理豐收節的活動,是一項光宗耀祖的大事,因此,在收割小米時,其歌詞內容大部落是傾向於祈求祝福等方面的敘述。
在捕漁方面,除了祈求豐收外,也祈求上蒼保佑,使捕漁者能夠安全返家,在捕漁的歌詞上皆與捕漁或海為其主要之題材,歌曲雖是別人的作品,只要與海相關亦可以唱,惟開墾或相關山上工作的歌曲是被禁止的。
創作與復習歌(ka la ma ten)
達悟族(雅美族)因無文字的記載,更無音譜可讀,因此在唱創作新歌詞的時候,往往會利用這種吟誦方法,反覆練習或修正,以增強記憶。在唱歌之前為了怕忘記歌詞,用這種方法來練習,是最被常用的方法之一,可惜現今年輕人會吟誦者不多。
Ra Ra Wud
這種歌曲是目前流傳最為完整的歌曲,一般五十歲以上的雅美族男性或女性,均可唱出優美的歌聲,在各項慶典活動如地穴屋、工作室落成、大船(10 人座)、小船(1~2 人座)
下水慶典及一般的活動之中,均以這種曲調來唱。其唱法由單人獨唱或是由雙人對唱的方式來進行,即一人先領唱一句,然後大家再唱一句,直到唱完為止。歌詞內容係以慶典活動性質不同而改變。
情歌(ma pa re re na)
情歌不一定是男女雙方之感情抒發敘述為主,其他歌詞亦可套用,但如果是敘述男女之間的感情時,就不宜在有眾人的地方唱,尤其在有親戚關係的人面前最為禁忌,因為這種行為是有違反達悟族(雅美族)倫理的行為表現,不能容忍接受。因此,唱情歌的人,大多數是年輕未婚男女或是喪偶者,地點多會選在較隱密的地點(如空屋),或空曠的地方唱歌(
山上),除了展現其創作能力之外,也藉著自己的歌聲吸引異性之好感,進而找到終身的伴侶。
當異性聽到有人唱情歌時,則會故意在其面前作一些讓人注意的動作,以表示愛意,從此雙方會慢慢建立感情,當雙方論及婚嫁時,各自會向父母稟報已找到適合的對象。
Ra wud
Ra wud
在達悟族(雅美族)歌曲中,是相當古老的歌曲,現在五十歲以下的雅美族男人較少會用這種歌曲創作,其唱法雖然不是很難,但是所用的歌詞為文言文,況且能聽懂達悟族(雅美族)文言文的年輕人微乎其微,也或許因而失傳,幸好目前年輕人對於自己的文化傳承意識逐漸的提高,常常配合各種慶典活動將家族的一些歌曲以錄音的方式來保存,這是可喜的現象。
但目前專門教導唱歌及語言內容之翻譯人才欠缺,可能是當前最為重要的課題。由於 Ra wud 歌曲代表對主人的敬重,所以通常 Ra wud 的用法都在迎賓時,或歌曲的前一段會被套用,以示隆重,再接
Ra Ra Wod 的歌曲唱完一首歌,或整首歌曲皆以 Ra wud 為主。
Av va vu et 歌
這首歌曲,在各項慶典活動之中出現或被套用的機率最少,是達悟族(雅美族)歌之中最為古老的一種,通常在主房屋(四門式) 落成堆禮芋以前,由部落中最年長者主持祝賀活動,主唱祝福歌時才唱,曲調比 Ra
wud 更深沉,其歌詞比 Ra wud 更難,因此在六個部落中,能唱者僅 1~2
人而已。大船下水典禮儀式中拋船前有一項祝福活動,此時坐在船首,船尾是部落中年齡最長的唱這首歌來祝福。其歌唱方式以坐在船尾者先領唱一首歌曲,再換坐在船首的人吟唱,而後再齊唱,直到唱完為止。
Va Che 歌(豐收歌)
Va Che
歌是在小米豐收節時由部落中的男性打樁小米時所專用的歌曲,其優點是歌曲短而易學,歌詞內容是敘述小米豐收的過程,及製作的杵是用來打小米及祈求上蒼保佑,讓慶豐收活動在風和日麗下,能順利而圓滿的結束。(豐收節的舉辦視前一年部落會議的決定,而並非每一年都能夠舉辦)
kareag(拍手歌)
是工作房(ma ka rang)
落成完之後的第二天晚上,由部落的婦女及男性到主人的工作房拍手唱歌,來表示祝賀之意,通常領唱者是部落中歌喉最好的人來擔任,領唱之人先唱一小段,大家再配合拍手齊唱,其歌詞較為中性,如此輪流領唱至天明,由於現代文明歌曲的入侵,這首傳統的歌曲漸漸被淡忘,目前年輕一代的達悟(雅美)人已找不到會唱的人,也許可能會有失傳的一天。
頭髮舞歌
在達悟族(雅美族)社會裡,跳舞只有女性參與頭髮舞,主要的頭髮舞,其歌曲節拍較為輕快,主要動作在腳部與頭部,傳統上達悟族(雅美族)男人是沒有跳舞的習俗,直到民國五十二年左右部份達悟族(雅美族)男人到臺東謀生,其主要工作是割稻的幫傭,而學到阿美族的歌曲與舞蹈,返鄉之後套用於達悟族(雅美族)的歌曲裡,再研發成現在的精神舞與勇士舞。
主屋落成歌 (廣電基金)
達悟族在主屋落成時舉行主屋落成禮,進行时間為午夜,屋主一邊吟唱古調,一邊不停地以腳踏地板,直到天亮。
VIDEO
大船下水典禮歌 (東清部落)
大船下水前舉行落成禮,由訪客輪流吟唱禮歌,鑽揚船主的辛勞與成就,並祝福典禮順利與新船好運。主人則一一回唱,全程以主客對唱的方式進行。
VIDEO
達悟族(雅美族)的舞蹈依功能區分,可分為儀式性質的舞蹈以及娛樂性質的舞蹈,儀式性質舞蹈的動作具有濃厚的巫術性質,娛樂性質的舞蹈以女性頭髮舞最為人所知。
達悟族(雅美族)的舞蹈依功能區分,可區分為儀式與娛樂性質兩種舞蹈。
儀式性質的舞蹈
新屋落成禮
達悟族(雅美族)人的家屋為半穴居形式,從幼房、二門至四門不同的形式,象徵屋主的社會位階提昇(例如娶妻後先住二門房,等到有了孩子後開始建三門房),只有在四門的主屋落成禮,屋主具備有祖父資格時、且擁有很多的豬羊水田等財產才符合舉行此儀式的資格。儀式進行時間為午夜,屋主一邊吟唱古調,一邊不停地以腳踏地板,直到天亮。
manwaway(manwawai)
manwaway是大船下水的重要步驟之一。大船下水儀式的一開始,大隊人馬依年齡分組,聽從指揮者的口令,從大船首尾等幾個方向,握拳、瞪大眼睛、下唇緊抿咬住上唇,同時發出 hoh-hoh
的聲音,向大船逼近。幾路人馬匯集於大船邊後,環繞著大船持續做著原來的動作。接著,猛拍船緣數下。如此重複幾次,然後齊聲吶喊,眾人遂將大船抬起往上拋,接穩後再拋,連拋幾次之後放下大船。這樣的過程須重複進行幾次,將大船運到海邊才停止。
粟祭
在一年捕飛魚與釣鬼頭刀魚的季節完畢後,視全村所收穫小米多寡而舉行的祭典,時間約在六月。儀式進行中,男性手執木杵、口唱舂米之歌,圍成一圓圈輪番舂打小米,動作極具動態性的力度與美感。
以上各種形式化的動作具有濃厚的巫術性質,或許在達悟族(雅美族)人的觀念並不以為是「舞蹈」,但是像粟祭舂米的動作,族人受到觀光客進入的影響,產生了予以美化的修飾。
manwaway-東清
manwaway(manwawai) 是新船下水禮的步驟之一。男性按年齡階層依序向大船靠近,並抱拳用力呐喊抖動,以積聚力量。
VIDEO
粟祭 (廣電基金)
粟祭通常在六月舉行,由男性手執木杵、口唱舂米之歌,圍成一圓圈輪番舂打小米。
VIDEO
女子髮舞-野銀
髮舞是達悟族最為人所知的舞蹈,主要動作是雙手交叉於胸前,雙腳直立,彎腰,將長髮向前或左右拋出,頭髮一觸及地面,便立即挺身抬頭將頭髮往後甩。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