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樂舞欣賞

跳到主要內容

阿美族在臺灣分布極廣。傳統的阿美族為母系社會,婦女們負責採集食物與耕種;打獵、捕魚則專屬男性,透過男性年齡階層組織運作維繫部落的凝聚力。

概述


阿美族的傳統生活領域包含花東縱谷以及海岸山脈以東的沿岸地區,以及屏東恆春附近。阿美族人其實有兩種自稱,一為 pangcah(邦咱);一為 amis(阿美)。前者意指「人種、同族」之意,除了海岸的臺東成功至都蘭之間的部落之外,通用於其他部落;Amis 一詞原為「北方」之意,是卑南人用來稱呼這群「自北方來的人」,較常用於成功以及池上以南的部落。由於人口分布廣,各部落風俗不一,學者們又將阿美族依地理區域分為五群,由北而南分別為:南勢群、秀姑巒群、海岸群、卑南群、以及恆春群。隨著社會變遷,許多阿美族人選擇遷出以尋求學業、工作等機會,而擇居於都市邊緣,前仆後繼的移民往往形成新興部落,例如北臺灣的汐止三光社區與基隆八尺門社區等等。目前總人口數將近十六萬。

傳統的阿美族社會雖以母系社會為其特色,然而正如已故的花蓮縣水璉部落耆老帝瓦伊.撒耘(李來旺)所說,男性年齡階層組織才是阿美族社會的中堅份子。根據不同的部落(niyaro),男子到了某一年齡(13-15 歲)前,就要開始準備加入年齡階層(稱為 pagarogay),部落中年齡相仿的同儕再一定的年齡通過成年禮後,便隸屬同一階層(slah),被賦予一個階級名稱(命名方式分為循環使用的通名制,以及創新的專名制),一起住進會所(taluan),並開始在強烈的階序倫理指導下參與部落公共事務。在還未被納入國家體系以前,部落之間常因資源爭奪等而生齟齬,時有紛爭,爭戰與護衛部落便成為男性年齡層的主要任務之一;此外,雖然阿美族社會以農業為主要生產來源,並由婦女們負責採集食物與耕種,但是特殊的生產活動,如打獵、捕魚則專屬男性,且往往透過年齡階級組織運作,因此男性年齡階級的凝聚力,攸關部落命運,也成為部落年祭中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