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群有著豐富而形式不一的樂舞文化,獨特的衣飾、嘹亮的歌聲與整齊有力的舞蹈動作,在在證明了原住民族文化的風華。這樣豐富的樂舞文化,根植於原住民族的集體社會生活,雖經歷物換星移仍得以存留下來。儘管原住民族沒有自己的書寫文字,我們可以透過前人的文獻,一窺原住民族樂舞的形貌:
「每秋成,會同社之眾,名曰『做年』,男、婦盡選服飾鮮華者,於廣場演賽。 衣番飾,冠插鳥羽,男子二、三人居前,其後婦女。連臂踏歌、踴躍跳浪、聲韻抑揚、鳴金為節。」(六十七,《臺灣內山番地風俗考— 賽戲》)
上述文獻摘要了一個原住民族部落年祭慶祝秋收的情景:男女盛裝依序排列,「連歌踏臂、踴躍踏浪、聲韻抑揚、鳴金為節」,可說十分傳神地描述了原住民族樂舞的情境與特色。透過今昔的對比,可以發現,原住民族各族之傳統樂舞仍然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原貌,且獨具特色,欣賞原住民族的樂舞可說是理解原住民族文化最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