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65001"%> ::::全國學生創意作品線上競賽::::
大專組─立體造形創意類 作品評語
撰寫人:林炎旦 老師

第一名 情緒
作者認為人與生俱來不同的心情與情緒,大部分的人藉由文字抒發,而本作品藉由不同立體造形展示人生之快樂、無奈、煩躁、煩悶、傷心、心動、心碎、悲慯、心痛、興奮、痛苦與難過等十二境遇,造形意象表達相當具有創意與美感,為卓越之立體造形作品,值得為現今社會大眾觀賞與省思。

第二名 假仙假怪系列─長毛肥腿也有春天
作者主要創作動機為藉由創作提醒大眾要試著喜歡自己,並藉由藝術創作這個途徑,把身上自認為是缺陷的一雙有著長毛的肥腿加以調侃、把玩。想把一雙有著長毛的肥腿變成一朵美麗動人、有香味、可吸引人的花。由此創作方式喜歡自己,在現實面也慢慢試著接受、喜歡自己。作者之創作形式中花是由多雙有著腿毛又像腿又像花瓣的物體所組成的、姿勢皆有所不同,並以毛的長法增加皮膚感。顏色漸層方式、中間微微紅光是製造其具有漸層吸引人的觀賞效果。

第三名 千奇百怪昆蟲系列
作者利用紅銅、絲、化學染色、木材、F.R.P塑膠等材質,創作千奇百怪昆蟲系列作品。作者以往傳統雕塑的題材偏向以人體的造形為主,而昆蟲雕塑的意涵是我將人與昆蟲之間的題材互換,透過擷取真實的外貌形態,對物體的造形進而產生意象之加減,並達到超脫客觀物體的具體形態。進一步思考如何表現昆蟲,觀察其生交配、覓食、防衛及至成蟲階段的生命演化過程,表現昆蟲求生的姿態,也詮釋人生轉變百態之比擬。

佳作 鏡像階段
作者利用陶藝創作內容型式,以鏡像階段是嬰兒生活史的關鍵時期與重要轉折,是每個人自我認同初步形成的時期,那時期之自我就是他者,是一個想像的、期望的、異化的、扭曲的與被誤認了的對象。這個過程也構成了人們後來所有的認同模式,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對於自我的認同,主體對任何對象的認同都是一種期待的、想像的與理想化的關係,主體會在後來發現之前的認同是一種誤認,於是認同與破滅就構成了主體不斷重複的發展。作者也進一步表示所謂的鏡像並不只限於真實的鏡子,也包括週遭他人的眼光與其對自我的反映,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認同建立是經過各種不同的鏡像反射,作品在創作理念、創作能量、展示規劃皆屬精選。

佳作 竹‧夢
作者以竹之造型與創作,表達竹之虛心、兼納、再生、良伴之特性。也詮釋竹材一直是古人的良友,是氣節最貼切的表徵;其青翠、清新的色澤讓人感受到一種痛快而舒暢之感。在廿一世紀人類生活在都市叢林,辦公大廈,運算電腦面前;人類需要大口呼吸來自大自然最原始的空氣,拂過竹葉時的一陣清幽。伴隨時令,竹子透過紋理、色澤的變幻向我們展示一套它更迭、再生的哲理,連結了古與今,人與物之理念。

佳作 禮物
作者以其母親之生日為題材,親手進行立體創作,用意要送給其媽媽生日禮物,外觀以媽媽的料理為設計,從小到大的味道,並延伸保護之意,為了製造禮物的驚喜感,因此讓作品有個打開的動作,在邊開啟鳥兒邊飛出,這裡有母親孕育至兒女長大成人,在質感上也做了一些延伸,雛鳥的部分用木頭質感,因木頭較布重,有不會飛翔之意,成鳥則用布製做,讓它整體較輕盈,在此天藍色的料理蓋,就變為鳥兒的天空,有飛向天空之意。

佳作 結構昆蟲
作者以紅銅、黃銅、螺絲、電鍍黑金及白金雙色、壓克力等材質進行立體造形創作,並藉由昆蟲的特徵結構,來創作金屬造形依據,昆蟲雕塑是擷取真實的外貌形態,對物體的造形進行加減,仍可看出我所要傳達的雕塑造形及理念。從昆蟲之間互動世界的另一種角度來看,則產生微妙的互動感受。不管是創作者或欣賞者,都會藉由自身對造形的感受,直接對作品產生聯想。